法律知识

企业职工下岗的八大原因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9 23:52
人浏览

当前出现的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是大量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实行低效率高就业政策等原因造成的,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一个后果。

企业职工下岗,首先是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遵循效益原则,按市场规律办事,合理配置人、财、物。因此,富余人员的分离是必然的。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力得不到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致使企业富余人员不愿也无法正常流动到其它领域就业,造成企业职工部分下岗。

第二,职工下岗也是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一方面由于重复建设使得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严重趋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使得一部分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效益低下甚至濒临破产,造成部分职工下岗。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盲目扩大规模,急于求成,负债投资建厂,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建成投产后,企业难以还本付息,往往陷入困境,导致企业停产,职工下岗。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部分企业的产品、技术设备和组织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要调整的方向当然是高技术、低成本、技术密集型,不然企业就不能生存。这样,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部分职工下岗。

第四,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和质量上供不应求的矛盾造成的。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的比例明显上升。近几年,全国每年新增劳动力在1000万人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3000万人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长期存在,在如此巨大的劳动力供给面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仍然十分短缺,劳动力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不合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劳动力质量上的供不应求也将长期存在。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文化程度低,技能差,不适应企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第五,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与转变就业机制之间存在的矛盾造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和流动是一种必然选择,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虽然有所发展,但还远不能适应彻底转变就业机制的需要。在发育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下,劳动力供求双方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外部制约而不能完全自主。这种矛盾产生的结果之一就是富余人员分离困难,就业岗位与劳动力之间出现脱节现象,企业职工下岗增多。

第六,观念滞后与实现就业之间存在着矛盾。观念滞后仍是当前影响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障碍,政府观念滞后影响就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企业观念滞后影响用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劳动者就业、择业观念滞后影响其就业成功率。

第七,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存在着矛盾。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体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覆盖面小、标准偏低等不足,这些因素对劳动力的流动和配置有着很强的制约。

第八,企业出现下岗问题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由于用人不当、管理不善,结果把企业搞垮了,职工不得不下岗。二是部分职工有业不就,认为工资少,工作累,主动下岗,部分职工靠国家、靠集体的依赖思想靠成了“就业懒性”。三是企业用工自主变成了企业用工自由。部分企业一面让大量职工下岗,一面非法招用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四是个别企业负责人存有短期行为,不顾实际需要,大量招工,带资进厂,造成一方面有职工下岗,另一方面正在招工的怪现象。

造成当前企业职工下岗的原因,既有企业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的客观原因。要解决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必须从根本上,也就是针对以上主客观原因确定战略性的对策。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