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天津检验检疫局开展“双打”专项行动综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10 09:42
人浏览

“双打”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结合天津地区的产品结构和业务特点,天津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天津局)以抓重点、抓源头、抓长效、抓整治、抓惩处为着力点,加大了执法力度,提升监管效能,深入推进“双打”行动扎实有效开展,有力地打击和遏制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

抓重点。加大出口产品风险评估力度,强化对高风险产品和重点企业的监管。该局将出口服装、自行车、小家电、玩具、电池、鞋靴、家具等高风险敏感产品作为监管重点,集中开展多项专项检查,查处企业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制,强化诚信守法意识。截至今年5月,天津局共抽查出口手机、服装、小家电、电池、家具、人造板、化妆品等高风险敏感产品4086批,货值1.6亿美元,涉及320家企业的58种产品。“双打”期间,该局累计检出不合格出口工业品261批,货值4.5亿美元,产品涉及服装、玩具、自行车、机电及矿产品等。

抓源头。天津局积极探索实施“出口企业全备案、出口商品全备案”制度。经前期摸底调查,目前已登记备案出口非法检商品生产企业500余家。实施“双备案”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苗头,防范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同时,该局结合天津地区实际,加大了目录外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在“双打”行动中,共抽查与消费者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消费品161批,涉及出口服装、餐厨具、玩具、鞋类、文具、家具原料等。经检测发现,其中产品27批不合格,不合格批次占抽检批次的16.8%。针对抽查检测结果,天津局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一方面,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要求企业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不允许出口,并对该类企业出口产品实施加严检验检测的措施。另一方面,深入相关企业,帮助企业分析产品不合格原因,指导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自检自控能力,从生产源头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抓长效。为加强输非工业品装船前查验监装工作,保障输非产品质量安全,天津局创新对输非产品的检验模式,对外埠经天津口岸输非的工业产品实施集中查验监装的模式。“双打”期间,该局共对出口埃及、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的产品实施集中查验监装1688批,货值1.39亿美元。检出不合格产品72批,货值1030.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78%和887%。

以“双打”行动为契机,该局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进出口产品检验监管的长效机制。巩固深化了天津地区出口工业产品分类管理工作,提高了企业的自检自控能力。完善出口不合格工业品退运调查程序,加大进出口不合格工业品后续监管力度,实现了检验监管的闭环管理。建立起一整套违法举报应急处理机制,保证接到线索后快速反应及时处理。搭建了质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执法合作,推进跨行政区域打假协作,强化了区域执法联动。

抓整治。天津局以专项整治为抓手,对重点产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形成“双打”高压态势。先后组织开展了进出口食品添加剂、进出口电线电缆产品、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出口木制品、强制性认证产品等多项进出口产品的专项整治。将发现问题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并要求企业进行限期整改。进一步落实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重点产品获证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持续保障能力,严格市场准入,有效遏制了进出口领域的侵权假冒行为,营造了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抓惩处。在“双打”专项行动中,该局共查处行政处罚案件71起,涉案货值2.8亿美元。其中大案要案3起,涉案货值5843.2万美元。查处假单证类违法行为共13起,涉及单证种类包括品质证书、输非装运前检验证书等。对使用、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检验检疫相关证单的行为一律从重处理,严厉打击了制售检验检疫假证的不法行为,维护了天津地区出口产品的信誉。[page]

中国国门时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