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司法考试劳动法精华内容详解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01 08:25
人浏览

  一、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注意:不适用本法调整的范围有: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在中国境内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不适用我国劳动法

  二、劳动合同

内容特征主体具有特定性;内容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对应性;客体具有单一性;具有要式有偿合同特性;具有涉及第三人利益的特性形式书面形式内容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具有涉及第在人利益的特性期限1、劳动合同可以议定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2、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为一年、3年、5年,不宜太长;3、劳动者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但是,用人单位不得也农民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效力

1、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2、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
3、需要公证的劳动合同,公证之日起生效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
5、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履行原则亲自履行原则;权利义务统一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变更条件1、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的;
2、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已经修改或废止;
3、劳动合同条款与集体合同规定不同的;
4、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根据市场变化决定转产或调整生产任务;
5、企业严重亏损或因发生自然灾害,确实无法按照原约定的条件履行劳动合同的;
6、因其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7、劳动者因健康状况而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8、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情况变更程序

1、当事人一方向对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建议,说明变更合同的理由、内容条件以及请求对方答复的期限等项内容;
2、当事人一方得知另一方提出变更合同的建议,应在对方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可以依法表示同意,不完全同意或不同意;
3、双方当事人就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经协商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变更劳动合同书面协议

用工单位解除合同的条件1、因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有严重过错或触犯刑律,用人单位可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2、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因客观原因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3、因经济性裁减人员,用人单位按照法定程序与被裁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解除合同的条件1、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的;(4)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终止条件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2、企业宣告破产或者依法解散、关闭、撤销;
3、劳动者被开除、除名或因违纪被辞退;
4、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
5、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三、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

(一)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

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2、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的25%的赔偿费用。

4、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陪费用25%的赔偿费用。

(二)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支付的费用

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三)连带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胡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70%.向原用人单位赔偿下列损失:

(1)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赔偿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规定执行。

四、劳动争议

1、分类

①个人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

②劳动合同争议和集体合同争议。

③因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时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2、处理机构

①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③人民法院。

①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②调解(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③仲裁(必经程序);④诉讼(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提出)。

3、其他

①仲裁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先行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②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

  精彩推荐:

  司法考试财税法精华内容详解

  司法考试证券法精华内容详解

  司法考试复习必知20个高效记忆技巧

  司考复习注意四个记忆黄金期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