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宅基地使用权能否抵押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03 14:57
人浏览

  我们都知道,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因此,每一户农村家里都会分到一定的土地,农民在土地上耕作或者建造房屋。那么,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就是农民的么?农民是否可以自由处分土地呢?那么宅基地使用权能否抵押?下面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了解一下吧。

  一、宅基地使用权可否抵押

  所谓农村宅基地,是指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标准享受使用的、用于建造自己居住房屋的农村土地,这个权限仅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符合规定的成员。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我国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不能超过省或区市规定的标准,具体的标准还是要看各个省的情况和规定。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宅基地的抵押。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在我国,满足以下条件的人都可以申请农村宅基地: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探索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随着发展,我国宅基地使用抵押办理贷款的也越来越多,具体的要求还是要看各地的政策规定以及贷款银行或金融公司的规定。

  二、宅基地继承最新政策是什么

  宅基地改革之后,对宅基地使用和继承也有规定。宅基地属于集体,农民具有使用权,所以继承的也是使用权。地随房走的原则,人们也就普遍成为继承宅基地了。但随着宅基地政策完善,2018年宅基地确权结束,今后宅基地使用要按照规定。确权后,出现这4种情况的宅基地,则无法继承。

  (一)宅基地上房屋倒塌或者宅基地长期闲置农村宅基地上房屋坍塌、长期未能修缮,或者宅基地长期闲置,将由集体收回,无法继承了。所以,今后宅基地不能长期闲置。

  (二)未进行变更登记子女继承宅基地,无可厚非。对于房屋子女具有继承权和所有权,但宅基地属于集体,也是登记在父母名下。如果子女继承宅基地使用权,要进行土地变更登记,然后才能继承宅基地使用权。另外,宅基地可以在本集体内转让,但不能在集体之外任何形式进行私自买卖。

  (三)非本集体成员其实这部分最多的就是户口迁出农村、落户城镇。如果父母不在了,老家宅基地和房屋就闲置了。子女可以继承房屋,但不能继承宅基地,因为不是本集体成员。不能对房屋翻盖,等到房屋自然消失后,宅基地就被收回,集体再重新分配。

  (四)违规宅基地在耕地上建房,将耕地用作宅基地,如果得到审批、有相关手续,给予确权后,子女可以继承。但如果是私自非法占用,不能给予确权,也就无从谈起继承了。总的来说,宅基地是农民的最宝贵财富,所以在宅基地确权后,要按照规定使用宅基地。保障自己的土地权益,未来才能享受更多的土地红利。

  三、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继承吗

  宅基地不能单独继承。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我国土地和房屋是分别实行管理的。根据规定宅基地是农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于修建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无须交纳任何土地费用即可取得,是一种福利性质的,一般来讲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则属于公民个人财产,可以继承。

  实践中,农村宅基地的继承问题可以分为下列情况:

  (一)如果继承人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可以经批准后取得被继承房屋的宅基地。

  (二)继承人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是不符合申请条件,则可以将房屋卖给本村其他符合申请条件的村民。如果不愿出卖,则该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扩建,待处于不可居住状态时,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三)继承人是城市居民的,比照上述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情形处理。

  土地属于集体,土地上的构建物个人则拥有所有权。土地是不可以买卖的,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归集体所有,但土地可以在本村村民之间流转。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宅基地使用权能否抵押的相关内容。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可以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