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凑份子“拼购”理财产品?违规 风险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8 22:47
人浏览
“最便宜的理财产品也要10万?”昨天上午,家住湖墅南路的杭州市民毕为民揣着5万元钱来到银行,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水涨船高,自己的钱只够做存款。

  老毕有着5年的理财产品投资经验,若是以前,这笔钱完全可以买一款不错的信托类产品,风险较低,投资类型也较稳健。而几次加息之后杭城各大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门槛明显提高,5万元尽情挑产品的这一幕很难重演了。于是老毕便动了找个人凑份子“拼购”的念头。

  A

  变化

  理财产品门槛

  “水涨船高”

  “有客户一下子买了1000万的理财产品,购买力强了,认购门槛也就提高了。”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老毕。“干脆做个七天通知存款吧!”理财经理建议。可是算来算去,老毕对目前七天通知存款1.49%的收益率实在不满意。打算回去和老伴商量下再做决定。

  记者了解后得知,据银率网数据统计,近期银行在售的短期理财产品,多以10万元以上起购。

  截至昨日,杭城各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北京银行门槛为首,“超越”系列人民币51天票据业务理财产品门槛高达1000万元;而排名第二、三位的该行“超越”系列人民币187天、193天信托债权理财产品也各需要500万、200万才能认购。理财产品发行门槛前十位榜单上,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有门槛逾百万的理财产品在售。

  除了这些“贵得吓人”的理财产品之外,目前相当一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投资金额大小设置收益率高低,门槛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明显较高,让不少投资者望洋兴叹。

  B

  诱惑

  亲友“拼购”

  收益比存款多两倍

  无奈之下,老毕的老伴提醒他,前些年家里买基金就是通过团购网站来认购,手续费打了不错的折扣。现在理财产品能“拼购”不?找几个亲朋好友大家凑凑份子如何?

  很快,老毕找到了邻居王学军,老王也正在发愁手头的钱不够做投资。两人一拍即合,各自带着5万块来到附近的银行,选中了一款10万元的理财产品,投资期较短,只有33天,预期年化收益也不错,高达4.4%。这样算来,几乎是七天通知存款利率1.49%的三倍。

  “这下可够了吧!”没想到,订购之前两人却被银行理财经理告知,根据相关监管条例,凡是银行理财产品认购合同,只能以一个人的名义来签。即使亲朋好友之间,“凑份子”也并无任何法律保障。

  更何况老毕和老王选择的是不保本产品,一旦出现亏损的情况,“亲兄弟也说不清”。两人精心计划的理财方案遭到理财经理的坚决反对。

  于是,老毕只好暂时做了七天通知存款,“只有等等了,看过些时候会不会有5万元起步的产品。”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