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如何签订租赁合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12 11:38
人浏览
导读:

虽然租赁是日常中非常常见的民事行为,但是因租赁合同的漏洞造成的纠纷也是屡见不鲜,所以对租赁合同的签订是有必要重视起来的,不管是个人租房,还是公司租赁办公室,都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那么,一般如何签订租赁合同?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签订租赁合同

一、如何签订租赁合同

房屋租赁合同是指住房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租赁住房时签订的、用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具体来说,房屋租赁合同应包括以下条款:

1、双方当事人的情况

合同中应写明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姓名及住址等个人情况。

2、住房具体情况

住房的具体位置,写明住房的确切位置,如位于某路某号某室;住房面积;住房装修情况,简要说明住房的墙壁、门窗、地板、天花板、厨房和卫生间的装修情况;配备设施和设备,简要列举住房内出租人为承租人准备的家具、家用电器、厨房设备和卫生间设备等;住房的产权及产权人,写明这套住房为何种产权,产权人是谁,出租人与产权人的关系及是否得到产权人的委托出租住房。

3、住房用途

主要说明以下两点:住房是用于承租人自住、承租人一家居住、还是允许承租人或其家庭与其他人合住;住房是仅能用于居住,还是同时可以有其他用途,如办公等。

4、租赁期限

5、房租及支付方式

住房租金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协商确定,在租赁期限内,出租人不得擅自提高房租。租金的付款方式大致有按年付、按半年付、按季付。

6、住房修缮责任

出租人是住房的产权人或产权人的委托人,所以修缮住房是出租人的责任。

7、违约责任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就要想到可能产生的违反合同的行为,并在合同中规定相应的惩罚办法。例如,如果承租人不按期交纳房租,出租人可以提前终止合同,让其搬离;如果出租人未按约定配备家具等,承租人可以与其协商降低房租等。

8、租赁合同的变更和终止

如果在租赁过程中出租人和承租人认为有必要改变合同的上述各项条款,如租赁期限、租金等,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对合同进行变更。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二、租赁双方提供的证件

1、出租人

(1)房屋所有权证(复印件)或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杜员房屋使用证;

(2)个人居民身份证或单位法人资格证明;

(3)委托他人代管的房屋,可由代管人申请,代管人除提交上述证件外,还应提交房屋产权

人委托其代管的委托证明;

(4)共有房屋出租的、除提交(1)、(2)款规定的证件外,还应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的证明。

2、承租人

(1)承租人为个人的,提交居民身份证;

(2)承租人为境外人员的,提交公安机关签发的居留证件;承租人为境外单位的,提交杭州

市国家安全局批准的有关文件;

(3)承租人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提交有关单位或组织的有效证件;

三、房屋租赁备案登记的作用

(一)审查作用

1、审查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格,既出租人和承租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

2、审查租赁的客体是否允许出租,即出租的房屋是否是法律、法规允许出租的房屋;

3、审查租赁的合同是否齐全、完备,是否确定了租赁的期限,租赁的修缮责任等;

4、审查租赁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及房屋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租赁政策。

(二)管理作用

房地产管理部门通过登记达到备案,即把所有的法律资料存档管理,发挥了四个方面的作用:

1、是明确租赁双方的法律行为;

2、是了解掌握租赁市场的基本行情;

3、是监督租赁双方的法律行为;

4、是为调解房屋租赁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达到规范和引导房屋租赁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维护秩序作用

进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管理,有利于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确保社会稳定。根据有关部门对部分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分析,近年来发生于城市的刑事犯罪案件70% 以上与“出租房屋”有关。因此,强化房屋租赁的规范化管理,将使房屋租赁当事人的责、权、利得到明确,有效预防利用出租屋违法犯罪,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确保房屋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如何签订租赁合同”等相关法律知识。合同的内容首先就要尽量详尽,不要嫌麻烦,大家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时候,对合同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也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