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跟A公司签了劳动合同,后A公司安排到另B公司上班,两个公司是独立的法人私人公司,我到B公司工作了近一年,B公司从来不发法定节假日加班费,从来不发劳保用品,问B公司要,B公司称我是A公司的不予理采;我问A公司要,A公司说我已被安排到B公司了他们管不了。还是B公司在我的工资中扣了劳动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不帮我交保险,A公司也不帮我交劳动保险和公积金。现在我劳动关系在A公司但在B公司上班,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保险纠纷 2018-10-16 22:1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住房公积金开户需要提交的材料
    办理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时,单位经办人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定网点领取相关表格并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开设单位和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同时提供:
    1、住房公积金开户登记表,(加盖公章和财务章);
    2.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表,(加盖财务章)
    3.在职职工工资发放名册,(验原件留复印件一份并加盖财务章)
    4.法人身份证(行政事业单位带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一份;
    5.营业执照(行政事业单位带机构成立文件)和机构代码证;验(原件留复印件一份加盖公章)
    6.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 劳动保险费是指企业按规定支付给离休人员的各项经费。属于企业的管理费用。  
    1、要求补缴社会保险费纠纷。  如果当地已经开展养老、失业、生育、工伤和,企业没有按照规定为劳动者办理参保手续的,劳动者可提出补缴全部社保费。具体缴费时间按照劳动者入职之日起到离职之日至止计算,缴费工资基准按照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收入计算,缴费比率按照当地的规定和企业性质确定。仲裁和法院一般都认同社会保险不受60天仲裁时效限制。还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在内签订,因此此期间也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但是按照国家规定即使是在试用期内企业也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2、要求企业赔偿社会保险待遇损失纠纷。  如果企业没有办理失业保险,可要求企业赔偿解除后再就业前根据失业保险政策可取得的失业救济费,此外还有医疗保险待遇损失,待遇损失等,都可以要求企业赔偿。
  • 提取住房公积金需要的材料是需要根据员工满足提取条件的不同材料也是不同的。
    以外来务工人员离职提取:
    1、户口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2、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3、公积金提取职工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公积金提取职工本人的银行储蓄账号。
    领取失业保险金是需要员工满足一定条件的,需要非本人意愿离职,并且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年以上者。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失业保险后,劳动者离职后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具体条件和程序如下:
    ①非本人意愿终断就业(即公司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并有求职要求,(须提供用人单位辞退的证明)
    ②缴纳失业保险金12个月以上
    ③公司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60天之内前来办理
    程序:
    一、参保单位出具两份《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一份交失业保险中心,一份交劳动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备案。
    二、失业保险中心凭参保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对情况进行严格的调查核实(失业人员带上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确认无误的发放2份《失业保险申领登记表》和1份《失业求职登记表》。
    三、失业人员认真填写好《失业保险申领登记表》的正面所有栏目,背面的计生关系接受单位意见处空格请到本人户口所在地的计生关系接受单位盖章。认真填写好《求职登记表》。
    四、交纳三张一寸的彩照和一份失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劳动者符合以上条件,即可到户籍所在地或暂住地的区级劳动保障部门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
    社保转移程序:
    (1)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
    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2)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3)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4)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5)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中间允许有空档,可补可不补。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鹤壁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