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遗产税1999年前结婚的夫妻,房产是男方名字,当男方百年归老后,女方继承房产后将房产卖掉,是否要遗产税?遗产税1999年前结婚的夫妻,房产是男方名字,是否要遗产税?

离婚 2019-01-11 11:46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房产继承遗产税都有什么?
    1、公证继承按照我国继承法规定,如果房屋所有权人已经不在了,由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继承,办理房屋的继承公证;
    2、缴纳公证费用2%房屋的所有额法定继承人都带着身份证明、户口本、房权证、死亡证明到公证处来办理房产继承公证;公证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受理后按照规定对当事人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核实调查,对所有的法定继承人来逐一问讯笔录,记录在案,委托评估公司来评估、出具相应评估报告;确认没有错误后,根据上述证言、证据等来出具公证书;领取公证书,缴纳公证费用2%;
    3、房权变更继承人要带着身份证明、房屋房权证和公证书到房管部门来申请继承的变更申请,房管部门工作人员要受理、审批、出证;手续费每平方1元,登记费80元,领取房权证;
    4、对外售房过户和买方一起准备好要过户材料,按程序来测绘、评估,缴纳税费;
    5、缴纳个税及其他税在税务部门的契税窗口,申请缴纳契税,契税按评估额1%-3%缴纳,买方缴纳;在税务部门的营业税窗口,申请缴纳(或减免)营业税,按
    5.6%缴纳(减免),卖方缴纳;在税务部门的营业税窗口,申请缴纳个人所得税,所得税按全额20%缴纳,卖方缴纳;国家按全额20%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就是所说的房屋遗产税;
    6、房管部门缴费到房管部门受理窗口申请房权证交易过户,房管部门工作人员受理、审批、出证,缴纳交易费、登记费(工本费)、工本印花税5元,领取房权证。
  • 分割房屋遗产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

    继承法的这条规定,说明对房屋遗产进行分割时应掌握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也就是不能把无法分割的房屋遗产,强行分开、割断,以致造成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或给生活带来不便。
    二是不损害遗产的效用,房屋本身就是用来生产经营或居住生活的,不能因继承分割而改变了房屋的使用属性,丧失了房屋原有的使用价值。
    房屋遗产分割不同于其他财产的分割,因为房屋是不动产,不能随意移动,或因继承人的实际需要,并兼顾各继承人的利益,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分割房屋遗产:
    第一种方法是采取折价补偿的方法。
    一般是归居住使用者所有,由其按各继承人应继承的房屋遗产份额折价补偿。房屋作价标准可以由继承人自行协商确定,或根据房屋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房屋估价标准,并参照当地市场价格合理评定。
    第二种方法是采取共有方法,共有分为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两种形式。所谓共同共有就是继承人对房屋遗产平等地、不分份额地享有所有权,按份共有则是继承人按份额占有房屋遗产,并按各自的份额享受权利。
    在房屋遗产分割中,尽量采用第一种方法即折价补偿的方法比较好,这样做,可以彻底解决房屋继承纠纷。采用第二种方法,则应视为对第一种方法的补充,如折价一方因经济能力负担不起折价款,而又必须兼顾其他继承人的利益的,采用共有方法,也可减少矛盾。
    遗产继承,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从亲属的亲疏关系上面进行划分的。从第一顺序开始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在了或者放弃继承则由第二顺位继承人继承。

  • 一、继承房产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根据继承人的不同要缴纳其他税费,例如契税,法定继承人继承房地产,免契税;而对非法定继承人根据遗嘱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需要缴纳契税。除此之外还有继承权公证费用、房地产价值评估费用等。
      
    二、房屋继承遗产税
      
    1、继承权公证费用;
      继承权公证费按照继承人所继承的房地产的评估价的2%来收取,最低不低于200 元。
      
    2、房地产价值评估费用。
  • 中国没有开始征收遗产税。
    办理继承,需要先办理继承公证,交纳评估费千分之六,依据住房评估价格缴纳2%公证费,
    取得公证书,办理继承过户,需要缴纳几百元手续费,就可以办理继承人名字房产证,
    继承人得到房子再次卖掉。
    如果没有满五年持有,或者不是卖家家庭唯一住房,卖掉过户,需要交纳住房总价减去办理继承时候花费,这个差额20%的个人所得税,
    还需要交纳全额契税3%
    印花税万分之5,
    评估费千分之六,
    手续费几百元。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白山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