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于2015年12月14日以邮件的形式向原告公司提出了辞职申请,并于2015年12月24日从原告公司办理了离职手续。

办理离职手续时,原告公司的HR要求我签署一份竞业限制条款,但是,我没有签署,而公司也没有坚持让我签署该竞业限制条款,仍然给我办理了离职手续。

2016年1月4日入职现公司(与原告为竞争行业)。

后来,在2016年1月和2月分别收到了原告公司两笔竞业限制费(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的费用),随后,我将原来的银行卡办理了注销,之后再未收到竞业限制费用。但是,在2016年6月收到了原告公司的书面通知(关于银行卡注销的通知),一份寄到家里,一份寄到公司,本人未理会。

上海益高就职期间先后担任咨询顾问、实施项目主管职位,主要负责太平洋保险驻场开发团队的管理工作,属于技术实施岗位,并未参与公司的商务工作和核心产品的开发工作。入职时,以及在职期间被要求签署了多份保密协议(其中包含竞业限制条款,但未具体说明限制的公司名称),但是,签署的合同和协议应给予员工的那一份至今都未给到本人,目前,原告公司起诉我的原因是违反了签署的保密协议中的竞业限制条款。

合同纠纷 2019-01-03 19:20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保密协议是在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签订的为保守公司商业秘密或技术秘密的协议,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保密协议是否有期限限制,答案是肯定的,我国规定保密协议是有期限限制的。关于保密协议有效期 许多企业认为员工在任职期间对企业有保密义务,而员工离职之后,便不再负有保密义务,实际上这些认识是不全面的。
    保密协议中的商业秘密无论是在任职期间还是离职后,知悉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都负有保密的义务,这是法定义务。

  • 1、公司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的,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向劳动者发放补偿费。
      
    2、没有支付保密补偿费的,员工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公司拒不支付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3、《劳动合同法》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订立保密协议合法。
    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先行与劳动者订立保密协议,符合法律规定。保密协议举报劳动合同的住院内容的,视为已经订立劳动合同。保密协议不具备劳动合同的或租用内容的,用人单位应当在用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
    满一个月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从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最多11个月。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国务院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 若员工违反保密协议,可能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因违约或侵权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2、行政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 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工商管理机关还可以责 令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或销毁。


    3、刑事责任。对于违反保密协议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我国刑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保定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