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您好,律师老师。我的姐夫是一个政府的公务员,但是背着我姐姐在出差的时候,结识了一个女人,并在别的城市与那个女人同居,并有一个小孩,现在只是有人告诉了我姐姐这个事情,但是姐姐还没有找到证据,我想问问律师老师,我姐姐只是有一些电子邮件拷贝下来了,还找不到其他的任何蛛丝马迹,这些是否属于足够的证据证明他有重婚罪?公务员犯了重婚罪是不是会处罚的重一些?问问律师老师,是否属于足够的证据证明他有重婚罪?公务员犯了重婚罪是不是会处罚的重一些?

离婚 2019-05-15 10:51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后,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

    2.与配偶登记结婚的,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名义同居而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记结婚而重婚。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其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而重婚。

  • 在同居期间发生婚外情会影响抚养权的问题:未办理结婚登记不属于合法夫妻,不存在离婚的问题,至于孩子的监护权,两岁以下的孩子一般由女方做监护人,两岁以上十岁以下可以协商解决,或者是取决于哪一方更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和成长。没有精神损失费的法律依据,无法得到赔偿。
  • 是否构成重婚,需要具体分析,那么,重婚包括哪些情形?
    1、法律重婚
    指前婚未解除,又与他人办理结婚登记。在实行单一登记婚的中国,只要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不论是否同居,重婚即已构成。
    2、事实重婚
    指前婚未解除,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只要双方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也已构成重婚。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视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1)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举行结婚仪式的;
    (2)有配偶的人虽未与他人举行结婚仪式,但以夫妻相称或者对外以夫妻自居的。
  • 要取得重婚罪证据必定要从它的犯罪行为方面来取,而它的犯罪行为有: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所以说重婚罪取证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才会收集到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案件。  而这些重婚罪证据中有那几种证据呢?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  
    (1)、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  
    (2)、物证。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物证。  
    (3)、视听资料。凡是利用录像、录音磁带反映出的图像和音响,或以电脑储存的资料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称为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诉讼参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应由人民法院传唤,到庭所作的陈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书面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某些专门性问题,指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从而作出科学的分析,提出结论性的意见,称为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为了查明案情,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亲自进行勘查检验,进行拍照、测量,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成笔录,称为勘验笔录。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证据有以下几种。从诉讼本质上看,这不是很大的区别。  重婚罪也属于民事的一类,而重婚的取证也是需要从它的不同的主客观方面来取得证据,证据的重要性也是存在的。而在一切的重婚案件中,我们要从他的构成要件中来取得重婚罪的证据。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临汾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