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 我是2016年12月25号入职到今天2017年11月5日离职 然后公司没有给我们交社保 我去仲裁委员会立案 他们说调解 调解成公司给我们补交 补交的话 我个人也需要交任何费用嘛然后公司没有给我们交社保 我去仲裁委员会立案 调解成公司给我们补交 我个人也需要交任何费用嘛

仲裁 2019-04-13 20:21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  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应当在起诉或者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免交、减交诉讼费用的,还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免交诉讼费用:  
    (一)残疾人无固定生活来源的;  
    (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定期救济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无其他收入的;  
    (四)因见义勇为或者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其近亲属请求赔偿或者补偿的;  
    (五)确实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减交诉讼费用:  
    (一)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二)属于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的;  
    (三)社会福利机构和救助管理站;  
    (四)确实需要减交的其他情形。  人民法院准予减交诉讼费用的,减交比例不得低于30%。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缓交诉讼费用:  
    (一)追索社会保险金、经济补偿金的;  
    (二)海上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三)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四)确实需要缓交的其他情形。
  • 离职时,社保需要转移,以下是社保转移的流程:
    首先要在转出地的社保中心开具一个社保缴费凭证;然后在转入地办理社保开户并且缴纳社保;第三步就是在转入地填写社保转移申请;最后把社保缴费凭证和社保转移申请一起交到转入地的社保中心进行审核。如果以上的步骤都没有什么问题,估计在1-3月内将社保转到转入地。
  • 调岗降薪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应与劳动者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书面文件。若劳动者未同意的,用人单位调岗降薪的,劳动者可以以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若劳动者已经同意调岗降薪的,再辞职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 社会保险有五个险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都要为员工缴纳。而作为个人,只能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险种。而且个人办理社保还要受户口所在地的限制,而单位办理不受此项限制。
    单位缴纳社保和个人缴纳社保区别如下:
    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在计算养老保险待遇时没有区别。用人单位应当按月缴纳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五项社会保险费,个人只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费。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需提供户籍本、身份证、银行卡、一寸证件照片二张,到市社保局窗口办理参保和缴费登记。社会保险缴费凭证由地税征收机关按年开具。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伊犁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