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因为家庭原因,我没有上班,只是口头给领导说了,领导同意了,一年后,用人单位把我开除了,原因我无故旷勤。但是没有给我任何通知,没有让我办理任何手续,事情过去了五六年我才知道。我现在公积金什么的都办不了了。因为家庭原因,用人单位把我开除了,没有让我办理任何手续,我现在公积金什么的都办不了了。

劳动纠纷 2019-03-13 11:43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用人单位不得无故辞退员工,
    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有三种形式,形式不同赔偿标准不同,劳动者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和劳动法规定来进行判断赔偿金额,过错性解除是没有赔偿金的,非过错性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而且还有一个月的待通知金,以下为详细解说,可供参考。
    (一)、协商解除
    (二)、过错性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依法或者依照劳动合同约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
    3.劳动者严重失职或者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被劳动教养或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5.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以上过错性解除,不需要提前通知,也不需要支付补偿金,但是一定要收集好足够证据。
    (三)、非过错性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以上非过错解除,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支付1个月工资(代通知金)后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还应支付补偿金,补偿金根据工龄来算,一年补偿一个月,不满一年按半年支付。
  • 开除了,办理离职时,公积金可以转移或者提取。n  提取住房公积金的程序n  
    一、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条件:n  
    1、城镇职工个人与所在单位必须连续缴纳住房公积金满一年。n  
    2、借款人购买商品房的,必须有不少于总房价30%以上的自筹资金作为房屋首付款。n  
    3、借款人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n  
    4、夫妻双方都正常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只允许一方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n  
    5、一个家庭同一时间只能申请一次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一处住房。n  
    6、贷款人须有本省(市)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n  
    7、同意用所购住房做抵押。n  
    二、提取住房公积金所需材料:n  
    1、借款人及配偶(如有)的有效身份证明、户口簿(第二代身份证需要复印背面页,户口簿应复印扉页、户主页、借款人及配偶页)。n  
    2、婚姻证明:未婚的由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处开具单身证明;离婚的提供离婚证明及未再婚证明(离婚证、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未再婚证明由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处开具);已婚的提供结婚证。n  
    3、借款人与售房单位签订的购房合同原件。n  
    4、借款人本人及其配偶(已婚的)共同填写的借款申请表、单位开具的缴存住房公积金证明、工资收入证明、借款人银行卡最近一年的流水。n  
    5、借款人先行交付给售房单位的不低于协议规定的首付款收据。n  
    三、提取住房公积金办理步骤:n  
    1、借款人提出书面贷款申请并提交有关资料,可以向贷款银行提出,由贷款银行受理后交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审批,也可以直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申请、等待审批;n  
    2、经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审批通过的借款人,与贷款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办理抵押登记、保险、公证等相关手续;n  
    3、贷款银行按借款合同约定,将贷款一次或分次划入开发商在贷款银行设立的售房款专用帐户,或直接转入借款人在贷款银行开立的存款帐户;n  
    4、借款人在贷款银行开立还款帐户,按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和还款计划,如期归还贷款本息;n  
    5、贷款结清后,借款人从贷款银行领取“贷款结清证明”,取回抵押登记证明文件及保险单正本,到原抵押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注销手续。
  • 强制性(政策性),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心有权力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可以按《条例》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并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鄂尔多斯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