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单位同事吓唬我,男朋友到单位找他理论,之前没有动手,他先点的我男朋友肚子,后来我男朋友拽了他一下,他给我男朋友一拳,两人就打起来了。打架的结果就是我对象脑袋被打一个包,他嘴角被打坏,后来报警处理,警察过来让老板协商,老板第一天协商的结果是让彼此回家,第二天让我给他医药费,医药费我同意给他了,又要误工费,因为不想纠结这件事,所以给他了,钱他没有收,过了三天,他又要我们独自赔偿两人打架将单位的墙弄坏的钱,协商不成,他就吓唬我说,是我男朋友上门滋事,他属于正当防卫。如果我不给钱的话,他就去公安局告我们,说我男朋友会被拘留半年。请问遇到了这种事情,我要怎么处理。过了三天,协商不成,如果我不给钱的话,说我男朋友会被拘留半年。请问遇到了这种事情,我要怎么处理。

刑事辩护 2019-05-12 20:41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打架一般打伤人一方需要承担医药费,如果双方都受伤,相互承担医药费,可以先写协商,协商不成可以报警,伤情较严重建议报警。打架斗殴构成犯罪的,如何量刑需要根据犯罪的性质手段等来定,例如刑法中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打架还手一般属于互殴,不是正当防卫。
    《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一般认为,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的主观心态必须是出于防卫的目的,起因条件必须是现实存在且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针对的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人本人,而且防卫措施不能超过必要限度,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打架还手,实践中大多会认定为是一种斗殴行为,因为这种情况缺乏防卫目的的正当性,多是因自己“吃了亏”,为挽回面子或争强好胜而动手还击。
    除此之外,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必须是不法侵害的发生,但在司法实践中,并不是对任何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都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一般只有针对那些性质严重、侵害程度强烈、危险性较大的进攻性行为,才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打架还手不属于正当防卫,并不意味着遇到危险不可以出手。其实,设置正当防卫的目的并非鼓励互相伤害,而是告诉大家在遇到现实危险时,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保护人身及财产安全。
  •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1.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因为正当方位而给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2.如果是防卫过当,需要在过当的范围内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 打架致他人伤害,一般涉嫌“故意伤害犯罪”,其立案标准为“轻伤”,故不存在刑事责任。
    关于是否拘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要看是否初次违反治安管理。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第二十一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关于赔偿问题:
    根据《侵权责任法》
    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轻微伤,一般就是(凭有效票据的数额)赔偿医疗费。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运城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