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请问离婚协议可以反悔吗?我是2014年离婚的,协议书上写明男方付女方三万元整,2014年12月31日前给清,房产归男方所有。孩子抚养费一个月400到18岁,可是到现在,男方一分钱没给过,也起诉法院了,也申请执行了,都没有结果。可以现在他反过来起诉我,要求我去跟他过户。我该怎么办?请问离婚协议可以反悔吗?孩子抚养费一个月400到18岁,也申请执行了,我该怎么办?

离婚 2019-05-04 12:13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离婚后,对子女抚养问题后悔
    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另行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后悔离婚
    协议离婚后一方反悔的,应当向原婚姻登记机关申请解决。由婚姻登记机关根据当事人申请的具体情况和理由,作出相应处理。
    如果当事人一方想夫妻重归于好,另一方也表示同意的,双方可以共同到一方户籍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复婚登记。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是指夫妻双方对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经过协商进行分割,达成协议并签订的书面协议。离婚财产分割可以分割的是家庭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个人特有的财产等等。  
    一、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内容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是夫妻双方对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经过协商进行分割,并签订的书面协议。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怎么写直接关系到离婚后一方占用的财产。所以,学会如何写离婚财产分割协议非常重要。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如其他协议一样包括以下内容:  
    1、夫妻当事人双方的详细个人信息,姓名、出生年月、住址、身份证件号码等;  
    2、财产形成的原因及分割理由;  
    3、被分割财产的现状及分割方式;  
    4、分割后财产的转移条件及方式;  
    5、价格补偿及债务问题  
    6、违约责任等。  在写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时,首先需要考虑夫妻财产有哪些,在起草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时切忌笼统的描述语言,如,夫妻一方财产归各自所有、夫妻双方财产已分割完毕无异议等等。最重要的是,在最后需要加上违约责任,及约定好的分割协议,在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生效后,一方不履行责任的,需要承当违约的责任,必要的惩罚措施可以保障协议的履行。  
    二、离婚财产分割协议能反悔吗  首先,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是夫妻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的协商,因此,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在生效前都可以反悔。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何时生效呢?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是以离婚为前提条件的。婚没离成的,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无效。因此,在办理离婚,领取离婚证或法院判决离婚生效前,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未生效,可以反悔。  这时会有网友担心,如果离婚协议不是自愿签署或者对方有转移财产的情况发生时,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请求重新分割财产了?不用担心,法律是在一定基础上平衡利益的,因此,法律对上面网友担心的情况也有详细规定。即,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也就是说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情况的,可以在年内反悔离婚财产分割协议,请求重新分割。
  •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还有纠纷的证据。 第三,原告就其诉讼请求需要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据,比如财产的证据,孩子抚养的证据; 第四,法院立案后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会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
  • 协议离婚对离婚协议财产分割有争议的,应当适用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第八和九条的规定,不应适用婚姻法第四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一)第三十一条的规定。
      《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这些规定的立法本意是就诉讼离婚而言,司法解释一的第三十一条规定“出现《婚姻法》第四十七条情况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但如果在协议离婚中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夫妻共同财产行为的,就不应当适用“两年”的时效规定,而应适用司法解释二的第八条和九条的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和“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即诉讼时效为“一年”的规定。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青岛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