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律师您好:我已在一家单位工作9年,9年来单位经常取消员工的公休日,法定假日和年假的休息,让我们加班,并在不忙的时候给予补休法定假和公休日,99年至03年的已补完,今年4月2日单位突然决定所有员工4月份以前所欠休息全部取消,不给任何补偿,我同4名员工当天就向部门交了辞职报告,部门在4月7日将我们的辞职报告申请单交到人事部,8日我们同单位领导谈话要求我们的假期补偿,并要立即辞职,单位回复说,要按单位的正常程序提前一个月交辞职报告,虽然我们是4月2日交的报告,但部门送达人事部是在4月7日,所以我们得干到5月7日,假期的补偿方式会在5月7日前告诉我们。4月10日晚我们接到部门通知,从11日起我们就不用上班了,给我们补休以前的法定假和公休日,我们还处于在家等消息的状态。 请问:1. 我们可以得到的补偿和赔偿都有哪些? 2. 04年至今的假期是否都应该给我们补偿? 3. 年假是单位不让我们休的,并非我们自愿不休,单位要将以前未休的年假作废,是否合理? 4. 现在单位正在给我们补04年的法定假日和公休日,如按04年的工资标准给我们开资是否合理? 5. 离职后补偿金应一次性发放还是按月发放?如一次性发放扣税是否应由单位承担? 6. 工作至今我的工资已有几次调整,有如补偿,是应按以前的工资还是按现在的工资补偿?是按合同签定的工资还是实际的工资?(合同签定后工资已有调整) 7. 如单位按合同签定的工资扣掉补贴给我们算补偿金是否合理?(合同上只有每月工资标准没有写明补贴金额) 8. 如申请劳动仲裁,是应由单位举证还是我们举证? (有些证据我们是拿不到的) 请律师给予解答,非常感谢!!

劳动纠纷 2018-08-15 06:2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不成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结论拒不执行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没签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时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
    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
    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双倍工资。可以直接向劳动局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通过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 辞职没有提前也无书面申请,给公司带来损失可以扣除一定工资,但不能扣一个月工资。没签劳动合同员工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
    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
    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双倍工资。具体而言,就是从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公司还是没签劳动合同的,不仅要按规定支付应付的工资,还要额外支付增加一倍的工资作为惩罚性赔偿,并且支付时间最长是十一个月。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不成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结论拒不执行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根据劳动法,正常依法离职的有,擅自离职的没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样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经济补偿金规定劳动合同法47条的规定是: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林芝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