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我母亲的房子去年被拆毁了,拆除补偿了两个房子,一个母亲给了他的兄弟,另一个是母亲的所有权,但是现在没有房子,但是由于家庭、兄弟和今年6月不幸的死亡,母亲的现有住房协议也被我四个叔叔不给,还想要等妈妈妈保护他们的权益,怎么?你好!我母亲的房子去年被拆毁了,拆除补偿了两个房子,一个母亲给了他的兄弟,另一个是母亲的所有权,但是现在没有房子,但是由于家庭、兄弟和今年6月不幸的死亡,母亲的现有住房协议也被我四个叔叔不给,还想要等

继承 2020-03-27 20:2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房子拆迁过户的费用主要是3%-5%的契税,81000*
    0.03=2430元 另外是印花税,81000*
    0.0005=
    40.5 如果未过五年,还有以差额交个人所得税 除了房屋价格,购房还要交
    (一)买商品房需要交的税:
    1、契税,购房总价的3-5%(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税率不同),普通商品住宅减半,即
    1.5-
    2.5%。
    2、印花税,购房总价的
    0.05%
    (二)基金:
    1、房屋维修基金,购房总价的2-3%,大多数地方是2%
    2、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2元/平方米,有些地方不用
    (三)规费
    1、交易费 ,购房总价的
    0.5% 买卖双方各交
    0.25%,(住宅3元/平方米,由开发商交,购房者不用交)
    2、《房屋所有权证》登记费和工本费 , 各地不一样,但是都不超过100元
    3、《土地使用权证》登记费和工本费, 各地不一样,但是都不超过100元
  •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其次,无论是过去的拆迁,还是现在的征收,都有一个划定红线的时间,也就是确认征收范围,范围确定后有很多事情就不能再进行了,否则法律不予认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六条:“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再次,然而每个地方的具体规定又有些不同,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第十一条(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实施的行为):“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及其附属物和改变房屋、土地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增加违反规定的补偿费用:
    (一)建立新的公有房屋租赁关系、分列公有房屋租赁户名;
    (二)房屋转让、析产、分割、赠与;
    (三)新增、变更工商营业登记;
    (四)迁入户口或者分户;
    (五)其他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最后,具体对比签约过户的时间与征收范围确定的时间,就能够明确是否有效了。
  • 土地买卖没有过户,当事人就不能从法理上拥有该土地,容易引起民事纠纷,因此当事人要尽快办理过户手续。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送。
    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签订转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转让,应当依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埋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过户登记。土地使用权转让须符合上述规定,否则即为非法转让。

  • (1)房屋补偿费(房屋重置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所有权人的损失,以被拆迁房屋的结构和折旧程度划档,按平方米单价计算。
    (2)周转补偿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住户临时居住房或自找临时住处的不便,以临时居住条件划档,按被拆迁房屋住户的人口每月予以补贴。
    (3)奖励性补偿费,用于鼓励被拆迁房屋住户积极协助房屋拆迁或主动放弃一些权利如自愿迁往郊区或不要求拆迁单位安置住房,房屋拆迁补偿费的各项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加以确定。由宅基地区位补偿价、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构计算公式为:房屋拆迁补偿价=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宅基地面积+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六安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