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0-18 10:29
人浏览

  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标准根据所工作的事业单位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地质,测绘和交通,海洋,水产等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标准为实行专业技术和职务岗位工资制。

  一、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标准

  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标准如下:

  1.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单位。根据其专业技术人员比较集中,工作人员的水平、能力、责任和贡献主要通过其专业技术职务来体现的特点,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

  2.地质、测绘和交通、海洋、水产等事业单位。由于从事野外或水上作业,具有条件艰苦、流动性大和岗位责任明确的特点,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

  3.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根据艺术表演人员成才早、舞台青春期短、新陈代谢快的特点一,实行艺术结构工资制;

  4.体育运动员。根据其技术要求高、竞争性强、成才早、交替快的特点,实行体育津贴和奖金制。

  二、事业单位工资由什么构成

  事业单位的工资有下列构成部分:

  1.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2.绩效工资;

  3.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法律快车提醒您,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三、事业单位什么时候发工资

  事业单位的工资应当在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发放,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第八条 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