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包括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6-26 19:41
人浏览
导读:劳动合同订立形式多样,书面、口头及其他形式均可。订立前,双方需准备充分,确保合同合法合规。无效劳动合同条件包括形式不当或内容违法,劳动者仍可获报酬,损失需用人单位赔偿。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包括哪些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主要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1.书面形式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形式。

  (1)它指的是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2)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采用书面形式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在争议发生时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2.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劳动合同订立的合法形式。

  (1)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合同或特定情况下的劳动合同订立,法律、行政法规可能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2)在这些情况下,即使双方当事人约定采用其他形式,也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劳动合同的订立。

  二、订立前的准备知识

  在订立劳动合同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准备知识。

  1.劳动者应当提前准备,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在劳动合同订立前7天,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合同文本,以便对合同内容有充分的了解。

  (2)劳动者还应当了解《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便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用人单位也需要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1)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文本,并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公平、合理。

  (2)用人单位还应当向劳动者解释合同条款的含义和后果,确保劳动者对合同内容有充分的理解。

  3.在准备过程中,双方还需要注意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这包括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使用模糊或不确定的表述方式,以及确保合同条款具有明确的可执行性。

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包括哪些

  三、劳动合同无效条件

  劳动合同的无效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订立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二是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

  (1)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

  (2)如果双方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或者采用的书面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则该劳动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2.如果劳动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会导致合同无效。

  (1)这些强制性规定可能涉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方面的内容。

  (2)如果合同中的条款违反了这些规定,那么该条款将被视为无效,并可能导致整个合同的无效。

  (3)即使劳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劳动者已经付出的劳动仍应获得相应的报酬,对于因合同无效而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失,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你的劳动合同中有哪些你不确定是否合法的条款?如需了解详情,法律快车可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