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深圳目前的产假为178天,即98天正常产假+80天奖励假。但公司只休产假98天,以公司经济效益差为由不休产假80天。那么,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吗?我能去劳动局上诉吗?

劳动合同纠纷 2024-02-23 11:36 人浏览
共12位律师解答
  • 你这边可以把基本情况编辑信息或者语音描述发给我,我好了解分析事件,再给你提供解决方案包括你的主张诉求是什么?
  • 你可以依法休产假,保留好相关证据就可以了。
  • 下午好,这个情况是可以协助的,可以上诉
  •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处理
  • 你好,这样的情况可以投诉要求处理
  • 你好,违反规定,你可以去仲裁的。
  • 你好,可以提供相关法律咨询
  • 属于违法行为可以拿到赔偿
  • 你好,可以解决,可以解决
  • 深圳的产假最多有178天,其中国家规定的产假时间为98天,而当地的奖励假为八十日。国家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法律依据:深圳的产假最多有178天,其中国家规定的产假时间为98天,而当地的奖励假为八十日。国家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八十日的奖励假,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产假。
    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 深圳产假是98天。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女职工产假或者男方看护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假期工资。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申请产假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1、员工提供有效的本人身份证资料,生育资料等到单位人事部门领取产假申请表;
    2、按照要求填写,并上交主管,经理等签名;
    3、把产假申请,相关生育资料上交人事部门核对并备案。
  • 深圳的产假天数是98天。具体的规定是可以在产前休息十五天,如果遇到难产的,那么就可以增加产假十五天;如果男方有生育保险的话,那么也是可以按规定休息产假,在此期间都是可以享受到产假的待遇,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申请产假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1、员工提供有效的本人身份证资料,生育资料等到单位人事部门领取产假申请表;
    2、按照要求填写,并上交主管,经理等签名;
    3、把产假申请,相关生育资料上交人事部门核对并备案。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深圳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2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