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地产律师文集

父母宅基地房屋拆迁获得房屋与之共同居住子女能否分割
原告诉称原告李某君、金某莹、李某雨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确认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一号房屋归原告所有。事实及理由:金某莹系李某君、李某雨之母。于2011年和2014
靳双权律师
人看过
父母宅基地房屋拆迁获得房屋与之共同居住子女能否分割
原告主张按照遗赠扶养协议继承遗产,但因没有书面协议法院未支持
原告诉称赵某文诉称,赵某康与吴某娟系夫妻关系,婚后育有子女三人,分别是赵某涛(系赵某文之父)、赵某亚、赵某辉。赵某康于1961年去世,吴某娟于1972年去世,赵
靳双权律师
人看过
原告主张按照遗赠扶养协议继承遗产,但因没有书面协议法院未支持
以约定的特殊方式买房,后卖方反悔怎么办
原告诉称杨某峰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请求判令二被告搬离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M室(以下简称M室)腾退并返还给杨某峰;2.本案诉讼费、律师费由二被告承担。事实和理
靳双权律师
人看过
以约定的特殊方式买房,后卖方反悔怎么办
拆迁房屋登记父母名下,己方也作为安置,后父母将房屋赠与其他子女,己方还能主张居住权吗
原告诉称原告吴某峰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确认原告对北京市东城区一号房屋有权居住使用;2.诉讼费由被告承担。事实和理由:原、被告系兄弟关系。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一
靳双权律师
人看过
拆迁房屋登记父母名下,己方也作为安置,后父母将房屋赠与其他子女,己方还能主张居住权吗
法院判决不能作为遗产房屋,专业律师帮助诉讼确权
原告诉称原告林某峰、林某君、林某超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请求法院依法确认位于通州区F室中属于三原告的相关权益的份额,即每人各享有五分之一的份额;2.本案诉讼费
靳双权律师
人看过
法院判决不能作为遗产房屋,专业律师帮助诉讼确权
拆迁时共同居住人能否主张新房居住权
原告诉称陈某鹏、赵某娟、陈某旭、陈某涛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请求判决四原告对北京市东城区东×××房屋有权居住、使用。事实和理由:陈某贤与刘某霞系夫妻关系,二人生育
靳双权律师
人看过
拆迁时共同居住人能否主张新房居住权
父母承租房屋子女共同居住父母能否要求其强制腾退
原告诉称原告李某祥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赵某文、李某涵、秦某霞搬离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一号中的大间房屋(27.93平方米);2.本案诉讼费由三被告承担。事
靳双权律师
人看过
父母承租房屋子女共同居住父母能否要求其强制腾退
子女在父母宅基地建房子女离婚时房屋作为夫妻财产分割吗
原告诉称李某向本院提出如下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支付我北京市大兴区一号院(以下简称:一号院)拆迁补偿款588792.50元;2.判令被告支付我垫付张某均、王某兰
靳双权律师
人看过
子女在父母宅基地建房子女离婚时房屋作为夫妻财产分割吗
父母房屋拆迁后安置在一个子女名下其他子女均同意之后能否撤销
原告诉称张某文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继承、分割被继承人张父所有的北京市朝阳区一号房屋的拆迁补偿款661293.34元。事实和理由:张父与张母系夫妻关系,婚后生
靳双权律师
人看过
父母房屋拆迁后安置在一个子女名下其他子女均同意之后能否撤销
买卖房屋后多年未过户房屋买卖合同是否自动失效
原告诉称原告周某亮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确认原、被告于2002年签订的《协议书》合法有效;2.判令被告协助原告办理a号房屋过户手续;3.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靳双权律师
人看过
买卖房屋后多年未过户房屋买卖合同是否自动失效
13/44
法律知识
最新咨询
最新问答
我车被撞对方全责,保险公司赔的改色膜对不上颜色应该怎么办
如果保险公司赔偿的改色膜颜色不匹配,您可以与保险公司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公司临时安排我强制调休,我拒绝调休,有法律条文可以支持员工拒绝调休嘛?
可以拒绝。如公司强制调休,可采取以下措施:1.与公司沟通协商,表达拒绝调休的意愿;2.如公司坚持,可向当地工会寻求帮助;3.保留相关证据,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处理。注意维护自身权益。
在北京当保安临走扣工资怎么办
克扣工资的法律责任: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法律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二)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三)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考保安证为什么非要到北京实习三个月。而且真能考到吗
法律分析:保安证没有过期时限。考保安上岗证报名时需带本人身份证明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无违法记录证明,报名资格审核通过后统一到有保安培训资格的保安培训学校报名。但曾被收容教育的,被强制隔离戒毒的,被劳动教养或被行政拘留3次以上的,被刑事处罚的,被吊销保安员证未满3年的,或两次被吊销保安员证的,不得担任保安员工作。保安培训不接受个人报名,如果个人想当保安,可向市保安公司或各县(市、区)保安公司报名。报名需本人身份证明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无违法记录证明。再由保安公司统一到有保安培训资格的保安培训学校报名,进行有关法律知识和技能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者可获得保安人员资格证书和保安员上岗证书。法律依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九条申请设立保安服务公司,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交申请书以及能够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材料。受理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核发保安服务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北京挪用资金罪标准有哪些
中国刑法对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法律依据:中国刑法对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前款规定中的非国有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滴滴司机自己摔倒是工伤吗?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八)上班时间突发病48小时内死亡的算工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中国刑法关于生产劣药罪的立案标准
生产劣药罪立案标准包括造成人员轻伤、重伤或死亡等情形。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生产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将受到法律严惩,后果特别严重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确实通知推迟入职时间,可以投诉吗?
延迟签订劳动合同,若是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若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如果被商家虐待。你能向12315报告吗?你能如何处罚并向12315报告吗?商家将如何受到惩罚?
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可以与经营者直接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当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