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高温津贴 酷暑下工人工作未停补贴未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2 07:04
人浏览

  [提要]本文讲的是高温津贴,酷暑下工人工作未停补贴未见。虽然室外气温已超过30℃,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的建设工地仍在露天施工。在河口区一处工地,记者发现工人的衣服上依旧出现了一道道的汗渍。

  尽管相关主管部门一再发出“高温停工令”,但仍有一些工地违规操作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沙河市部分农民工而言“高温补贴”仍属奢望

  虽然室外气温已超过30℃,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的建设工地仍在露天施工。在沙河口区一处工地,记者发现工人的衣服上依旧出现了一道道的汗渍。“现在工地给我们准备了绿豆汤和清凉油,但是工程太紧,我们也不能停工啊。”一位工头表示。

  而针对近日我市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市建委日前已下发《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一线施工人员安全健康的通知》,通知要求,凡气温达到30℃以上的天气,从12:00至14:30;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从11:00至16:00,应停止一切露天施工。遇有高温酷暑天气时要合理调配工作计划进度,适当延长职工中午休息时间。

  据了解,2007年由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指出,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但是在我市,一些在私人手下打工的建筑工地农民工等外来务工人员、仍难以拿到高温津贴。“我们的工资是按进度结算的,天气再热每天的工钱也都是一样。从来没听说过高温津贴这回事啊。”记者在多个建筑工地采访时,工人均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在中山路附近一家洗车行,工人正在露天曝晒下擦洗轿车。洗车行的负责人也表示,热天可以给工人提供些冷饮、西瓜降温,但是从来没发过高温津贴。

  对此律师表示,2007年下发的通知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在执行和监管上存在难度,因此目前没有制定实施高温津贴的相关细则,发多少津贴还只是依靠企业和用工单位的“自觉自愿”。律师认为,针对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炼钢工人等特殊工种的高温劳动保护立法工作应该尽快得以进行。

  高温提醒

  车辆自燃几率倍增

  5日傍晚,在金三角金牛宾馆附近,一辆大货车突然自燃,殃及路边一辆捷达轿车,两车都基本被烧毁。这起意外事故也提醒市民,应该在高温天气下提防车辆的爆胎、自燃等危险。[page]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气炎热时车辆发生自燃的几率往往会成倍增加。高温高热会导致汽油、柴油挥发,到达一定浓度,遇明火或静电,都有可能导致车辆自燃。因此酷暑中驾驶员要经常对汽车做日常检查;不要在车内放置打火机、香水、空气清新剂、灭蚊剂、摩丝等物品;停车时尽量选择阴凉处;要在车内配备灭火器。此外,汽车长时间在高温的路面上行驶,会加速轮胎橡胶的老化,极易引发爆胎事故。因此驾驶员不要长时间在高温路面上行驶,要适时停车休息。

  “高温病”就诊量猛增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昨日她因感冒到医院就诊时,发现医院门诊量明显增加。“不少人都是因为吹空调时间太长,一出门时冷热交替温差太大导致感冒。”

  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了解到,高温天气下门诊就诊量大幅度增加,急性肠胃炎、心血管重病、脱水、小儿感冒等“高温病”尤其突出。此外,因为出汗多,喝水少,尿液浓度高,夏季还是肾结石高发期。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高温下,一些小事容易让人情绪激动,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容易诱发疾病。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慢性病的市民,尤其要做好防暑降温,同时注意控制情绪,尽量避免烦躁、愤怒等负面情绪出现。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