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宁波1794个服务室让农民在家门口轻松求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3 07:40
人浏览
家住江北区洪塘街道裘市村的大专生苗晶晶,今年就要毕业了,很想找家实习单位,实现“准就业”。近日,她来到了村劳动保障服务室,在一台触摸式的电脑前查询岗位。劳动保障协理员小张热心地为她当起了“红娘”,并帮她在一家时装公司找到了一份单证员的工作。现在,小苗已经快乐地上岗了。

据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发布的信息,目前,像裘市村这样的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室全市已有1794个,像小张这样的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已有4140多名,他们为新老宁波人牵起了条条红线,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把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来抓,在全市建立起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到去年底,全市62个街道、90个乡镇、456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室),2612个行政村中有1794个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室,并且绝大部分与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联网,全市每天滚动的数千条用工信息在这些最基层的村级服务室里就能清楚地看到,真正实现了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遍布全市的劳动保障服务室为新老宁波人铺平了就业之路。无论是农民还是城镇居民,无论是本地职工还是外来务工人员,一律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培训报名、政策咨询等“一站式”的平等服务,并且不收取费用。去年,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提供岗位153.6万个次,求职登记109.1万人次。在这些求职登记的人员中,近64%为本地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表明农民工已成为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主体。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让农民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就业援助阳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