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者权益保障原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4-28 12:29
人浏览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务关系的准则,弥补劳动立法具体规定的不足,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劳动法律法规,解决各具体劳动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劳动者权益保障原则的相关内容。

  一、劳动者权益保障原则

  (一)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

  1、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主要体现在:

  (1)对公民来说意味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

  (2)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3)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平等地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加强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2、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就必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其中最主要的义务就是完成劳动生产任务。这是劳动关系范围内的法定的义务,同时也是强制性义务。

  (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这项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者的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3、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三)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是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劳动法的任务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进行规范。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即指社会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的配置,而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处理好劳动者利益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二、劳动者权益有哪些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以及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劳动者有权申请解决劳动争议和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条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三、劳动者权益维护流程

  1、知法懂法。

  劳动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得知法懂法,知晓法律的条款,知晓法律的规定,不当法盲,一旦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后,就可以立即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学会用法。

  劳动者要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必须要学会用法,法律的条款很多,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胡乱抓些法律条款,而是要用正确的法律条款去维权,只有用对了法律,才能让自己的权益得到最大的保障。

  3、工会维权。

  劳动者要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者还是要谨记加入工会组织,工会组织是职工权益的保护伞,也是单位和员工的沟通桥梁,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可以利用工会的力量去维权。

  4、寻求援助。

  劳动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假如自己又没有专业的知识,可以去当地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请求专业的法律工作人员免费为自己提供法律援助,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监察投诉。

  劳动者要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和用人单位发生劳资纠纷后,可以去工作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保障部门来帮你维权。

  6、仲裁申请。

  劳动者和单位发生了劳动纠纷,可以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通过仲裁委的居中裁决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法院起诉。

  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前面的途径没有维到权,就可以去人民法院起诉,准备好足够的证据,法官通过证据的判断来做出公正的判决,生效判决下达后,假如单位不执行,劳动者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劳动者权益保障原则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劳动法的三大基本原则围绕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我们只有弄清楚这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