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裁员范围如何确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04 02:19
人浏览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裁员时,都会列一份被裁减人员的名单。那么,在法律上,对企业裁员的范围应该如何确定呢?此外,企业在裁员后,并不是就什么都不用做了。法律要求其要做好相关的后续工作。那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后续工作有哪些呢?下面将为您做一个较为具体的解读。

  一、裁员范围如何确定

  法律对具有特殊情况的特殊劳动者给予了特殊保护。企业不能将以下人员划入经济性裁员的范围之内: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劳动者;

  2、在本企业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劳动者;

  4、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女职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老员工。

  二、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后续工作有哪些

  1、清偿社会保险欠缴的数额。

  企业与被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时,应缴清欠缴的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支付拖欠被裁减人员的工资和参加医疗保险前发生的医疗费等,以货币形式及时支付并结清。

  2、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社会保险和人事档案的转移手续。

  企业应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到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为被裁减人员办理档案转移和失业保险待遇的审核手续。被裁减人员持企业出具的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到其户口所在地劳动保障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和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

  3、社会保险接续手续办理。

  企业应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尚未重新就业的被裁减人员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手续,缴费年限前后合并计算。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