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WTO和就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9 21:09
人浏览

方树林(辽宁省葫芦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改革开放以来,葫芦岛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于增加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近一时期,由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传统工业不仅不能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反而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传统工业产生大量的富余人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预计“十五”期间,全市每年有3万新生劳动力需要就业;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十五”期间全市国有企业职工中将有5万人成为失业人员;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调整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将有增无减。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市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为18万人,而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14万个。面对WTO的机遇和挑战,在就业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有新措施,新路子,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

一、WTO给我市就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 就业和再就业的发展机遇

1.加入WTO,将推动我市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发展。 由于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并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以国民待遇,我国的投资环境更加宽松、稳定和公平、透明, 有利于进一步吸收外资。我市要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加大电信业、金融保险业、服装业、旅游业、消费品市场建设等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2.加入WTO,将改变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目前,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8.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比重,这种巨大差距也是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同样的投资计算,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一般为第二产业的4-5倍。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大量掌握普通技能、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促进技能单一的劳动者就业。

3.加入WTO,将扩展小企业发展的空间。国际规则的引入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将会给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以同样投资计算,小企业一般为大企业的14倍左右。我市要加大小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小企业,充分发挥小企业的就业优势,为劳动者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 就业面临的挑战

WTO对要素市场的健全和规范及就业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确立劳动者在市场就业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劳动者在城乡、地区、企业之间自由流动的程度,减少或取消就业的行政性限制。另一方面应使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劳动力存量,并根据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根据劳动力市场价位控制人工成本,目前我市的就业体制与这些基本要求不相适应。

1.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由于养老、医疗保险没有完全实现社会化,失业保险承受能力有限,国有企业职工到非国企业就业、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企业就业的参加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仍然存在较大困难,致使国有企业大量的富余人员只能滞留在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市场。这些都是制约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障碍,影响我市经济结构、就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大量失业人员不能充分就业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2.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完善,存在着城与乡、干部与工人等市场分割。市场就业服务功能和手段跟不上,缺乏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措施,影响劳动者在城乡、地区、产业、企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和转移,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障碍。

3.国外成熟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以及国内的民办中介服务,将伴随外资和服务贸易的开放进入我市,将给我市就业和培训的公共中介服务带来深刻的影响,公共职介服务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我市的就业对策

入世之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加速就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受国际市场竞争影响,国有企业必须减掉富余人员的包袱后,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加快国有企业下岗向失业机制的过渡,使计划体制遗留的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得到基本解决。按照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最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一)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发展,扩大就业

国民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就业的关键。目前,我市国有企业的从业人员仍占有较大的比重,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速度,对于保持我市的就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不仅要着力于经济存量的发展,保持现有生产能力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在制定涉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二)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

第三产业因其在同样资金投入条件下,比其他产业能够吸纳相对较多的劳动力,而成为解决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当代发达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0-80%,吸纳社会劳动力占28.6%,由此可见,我市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在扩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抓住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发兴城古城和葫芦岛海滨的机遇,大力发展我市的旅游业。将山在城中、城在海边、城岛相依的高品位的特色旅游城市形象推向世界,将交通便捷的必经之地,变成八方游客的必停之地,将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达化为旅游开发的经济优势和就业优势。预计到2005年末,全市可接待国内外游客3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达到22亿元,占全市收入的60%-85%,旅游从业人员可达到6.8万人,第三产业预计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

(三) 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就业

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以其投资小、见效快、转产转型容易、吸纳劳动力多的特点,将成为我们今后优先发展的对象。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的同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因国有企业精简富余人员给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十五”期间,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总量预计年均增长15%,从业人员将达到25万人。

(四)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就业

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稳定农业就业量的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逐步强化小城镇承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我市现有小城镇建制39个,占乡镇总数的35%,小城镇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并逐步向城镇集中连片发展,建设一批工、商小区、以工兴镇、以商兴镇。十五期间,我市将建设20个工业小区,开发就业岗位5万多外,使城市富余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加工、流通、服务的二、三产业领域转移,推进劳动力就业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 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就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资源应当由劳动力市场来配置,劳动力就业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得越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也就越充分,在当前政府不再充当用工主体的角色,企业也由过去的以就业为主向以效益为主转变,把提高效益作为第一追求的就业形势下,要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发展就业的中介机构,完善就业信息网络,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秩序。要尽快使分散、分割、分离的各种劳动力市场、人力市场、中介机构联合起来,打破部门、行业地区和所有制限制,适应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用统一的法规政策进行规范和引导。同时,要把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再就业,化解结构性失业矛盾的重要手段加以充分引用,要围绕加入WTO之后的就业形势安排培训计划,使下岗失业人员的知识、技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此外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各种所有制的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广大劳动者树立自主择业、自强创业、依靠市场就业的观念,及早在市场中实现就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