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非正规组织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9 21:16
人浏览

据新华社云南分社《信息内参》

杭州市有关部门反映,近年来解决我国下岗和失业问题的途径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其中,迅速扩大的非正规组织在解决下岗和失业问题过程中异军突起,正在成为一支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力量。

非正规组织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概念。它主要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包括微型企业、家庭型的生产服务单位、独立的个体劳动者。非正规组织被称为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海绵”和“蓄水池”,在缓解就业矛盾、提供就业机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996年,上海市在全国最早引用了“非正规组织就业”的概念,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措施,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正规组织就业的形式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1999年,杭州市也出台了培育和发展非正规组织就业的政策。这个市倡导和扶持的非正规组织就业,主要是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个人或组织起来的方式参与社区的便民服务、城市管理服务、家政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临时性或突击性劳务,以及以家庭手工业、工艺作坊等个人创业、合作创业方式进行生产自救,但又无法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二是由政府出资购买保安、保洁、保绿等社区公益性劳动岗位用于安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中的困难群众就业。

非正规组织就业以其自身对劳动力要求的特点,为劳动技能、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杭州市区已有32个街道(乡镇)推出公益性劳动岗位5500多个,累计上岗2552人;创办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79个,累计吸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1316名。

非正规组织就业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由当前就业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目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文化、技能水平较低的特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非正规组织就业的发展实现了对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催生了民营经济;其灵活的用工方式还降低了劳动力使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