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不得解除合同的是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7-09 18:17
人浏览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过失性辞退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接下来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不得解除合同的是相关的法律知识。

  一、用人单位不得擅自解除合同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在五种规定的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的相关规定解除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分别是:一是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是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是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四是正在担任平等协商代表的;五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保险合同成立后谁有权解除合同  

  1、保险法对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没有太大的约束,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投保人可以自由行使解除权,但保费的退还就要根据相关情况确定了。

  2、对保险人,恰恰相反,保险法对其要求比较严格,即除了法律规定的有限的几种可以解除的情况外,保险人不得随便解除合同。

  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第十六条规定,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不得解除保险合同。第十七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三、解除合同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约定不能解除合同是无效的。合同当事人约定不得以任何借口解除合同是无效的,这种约定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解除有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若有法律中明确规定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而用人单位仍然解除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则单位的行为就是违法的,那么此时就应当对该员工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您还不懂,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