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入世缓冲期过後,制造业要加快调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16 11:09
人浏览

  在中国加入WTO的缓冲期过後,处於进口地位的制造业要加快调整,通过市场换资本、转产等方式,提高其自生能力,化劣势为优势。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今天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WTO与高技术企业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时做以上表述。

  他说,从长期来看,加入WTO有利於我国技术、管理和资金的引进,且以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来交换我国不具比较优势的产品的进口,对於整体经济的发展肯定有利。从短期来看,由於全面正式履行对WTO的承诺之前,有一段三、五年的缓冲期可以继续维持原来的政策,在这一段时间 ,诸多制造业部门不会马上受到太大的冲击;而为了抢滩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外国对华投资有可能在我国加入WTO後马上急剧增加。对制造业的真正挑战会是在中期,即指三、五年的缓冲期过後,直到长期的调整到位之前的一段时间。

  林毅夫认为,加入WTO以後,真正会面临竞争压力的是目前处於净进口状态的制造业。比如高科技的通讯、电子、生物制品,资本密集的汽车精密仪器等。这类制造业通常资本、技术密集,是资金充裕的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

  在我国,当初建立这些资本密集、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部门,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是政府奉行赶超战略使然。政府对这些部门给予了多种保护。履行WTO协议之後,我们将不再能够运用上述手段继续对这些产业进行保护。因而这些生产部门将会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

  林毅夫提出,对於劣势部门,我们决不应该在加入WTO的缓冲期内,再度大规模地动员稀缺的国内资本,予以扶持,并用非市场的手段人为培植,而应在缓冲期结束之前提高其自生能力,依其产品的市场特性,进行调整。

  首先,对於那些国内市场容量很大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可以采用以市场换资本的办法,吸引外国的资本,来降低资本的价格。外国资本在其母国的相对价格低廉,引入外国资本後,不仅可以使这些企业的资本成本降低,而且可以促使外国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进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质量和经营水平。我国彩色胶卷行业和美国柯达的合资,汽车行业和德国、美国、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厂的合资,即是典型的例子。

  其次,对於那些国内市场规模有限或产品已不再有市场需求的制造业部门,除了极少量关系到国防安全,必须由政府以财政继续给予支持以维持生产外,其他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应该进行转产,生产符合我国比较优势、而又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在过去,资本密集型的企业集中了我国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如果创造条件给予转产,当中有不少企业可以利用人力资本上的优势,找到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生产彩色电视机的四川长虹(新闻,行情)和生产摩托车的四川嘉陵(新闻,行情)即是典型的例子。(中国经济时报柏晶伟陈宏伟)上海证券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