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业主维权法律问答

广东
业主维权
所以我们付了隔壁的电费。供电局应该如何负责?
供电局接错电表赔偿法律责任,公司内部会对责任人进行内部处罚。如果是电表的线路接错,应该由供电部门负责,如果进入住户家的线路接图,应该由住户负责.没有这么严重,表计接触没造成电器损坏的,会要求补交一定的电量,公司内部会对责任人进行内部处罚。如果造成电器损坏,电力公司会对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是维修好相关电器设备。其实供电局只负责表前线,而表后线都是用户找人接或者是物业找工程队接的,表后线供电局是不负责维护的,这是国家规定。如果说供电局的电工接错就只有一个可能,当时物业是找相熟的电工私底下达成协议来接线的,所以按道理用电量多的一方是要偿还用电量少的一方,私底下可以和气协商,和平解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一条供电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供电质量标准和约定安全供电。供电人未按照国家规定的供电质量标准和约定安全供电,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六百五十二条供电人因供电设施计划检修、临时检修、依法限电或者用电人违法用电等原因,需要中断供电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通知用电人;未事先通知用电人中断供电,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六百五十三条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断电,供电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抢修;未及时抢修,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六百五十四条用电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及时支付电费。用电人逾期不支付电费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经催告用电人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电费和违约金的,供电人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中止供电。供电人依据前款规定中止供电的,应当事先通知用电人。
深圳法律问答顾问
深圳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业主委员会不为行业组织,该怎么办
业主对于物业公司不作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投诉:1、找业委会。业主委员会简称业委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业委会成员以选举的方式产生。业主委员会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业主利益为出发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可受理业主投诉问题;2、找街道办。街道办事处受辖区人民政府管辖,负责辖区方针政策贯彻、文化建设等综合管理工作,对物业投诉事件有受理和协助协商的权利;3、找房屋管理部门。房屋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住房保障、建设、制度改革、市场监管、物业管理及房屋管理方面的政策转变和督促实施;4、找物价管理部门。如果涉及到收费是否合理方面的问题,业主还可以到当地的物价管理部门投诉。我国的法律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二)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四)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五)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并享有被选举权;(六)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深圳法律问答顾问
深圳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邻居在四楼,两家人发生了争吵,可以吗?我的小区没有物业
有效证据。例如:照片等。【扩展资料】邻里纠纷1、通过采取友好协商加以解决。拿出追求“和谐”的勇气,多换位思考,推已及人,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和行动。抛弃“小气”,力求“大气”,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计较。实在无法解决时,可请求政府和组织的帮助,千万不要激化为械斗。2、通过各种调解加以解决。一般发生了邻里纠纷后,可请第三方出面对纠纷双方进行调解,在很多地方社区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通常充当“调解员”一职。3、通过派出所加以解决。很多人在遇到邻里纠纷后通常会去派出所解决问题,公安部门会依据纠纷的实际情况和性质,依据我国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4、进行民事诉讼加以解决。当调解员和派出所不能解决问题后,可以采取进行民事诉讼的维权行为,但是该种途径耗时较长,费用较高,所以,只有在纠纷始终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选择此项方法加以解决。在法治社会,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行为必须有章可循、有则可守,才能既有效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又能充分保障每个人的合理行为自由空间。“其实,解决小区居民的纠纷是有章可循的,法律上对这些问题都有明文规定,孰是孰非一目了然。”程啸表示,要解决和减少这些因不文明行为引发的纠纷,首先要加强对居民的教育,使其认识到哪些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其次要建立长效机制来及时处理解决此类纠纷,不能通过突击式、运动式的执法来解决,也不能和稀泥、当“老好人”,“要让违法者付出相应代价,通过外部硬约束促使居民形成内心的自我约束,在根本上制止和减少不文明行为。”除了一些影响大、情节严重的纠纷需要执法部门介入外,社区自治的重要作用也不应被忽视。在大多数地方,解决广场舞、养犬这类邻里纠纷,依赖政府部门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很多本应在居民之间协调解决的问题,经常被交给政府部门、警方来处理,结果反而导致矛盾复杂化。实际上,我国法律对如何处理此类纠纷虽然没有规定明确的流程,但给出了相应的立法精神。民法总则规定:处理民事纠纷,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物权法也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这些法律条文体现的立法精神,就是希望当事人能够自行协商或者接受调解,妥协让步,而不是非得依靠政府部门、物业公司、业委会等来裁决是非,更不是非要诉讼到法院,争个是非对错。“邻里纠纷多发,既有百姓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的原因,也反映出国家法治的进步和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南京市法律相关人员协会会长、江苏东恒好的主任张利军表示,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开始追求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于是像广场舞、养宠物等文化活动也相应增加,由此带来的扰民纠纷就会随之出现,随着近年来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人们主张权利、平和理性解决纠纷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广州法律问答顾问
广州法律问答顾问律师
0人看过
1/5
最新知识
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