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是一名16岁在校学生,前几天下午被一个谎称老师的骗子诈骗了2500,因为我是银行转账的,所以有他的银行卡号和姓名,以及手机号码,事后我发现他是骗子,向银行打了电话询问解决办法,银行的解释是要报警银行会协助调查,后面我报警后去了警察局,录了口供,可是在警察骗子又打给我企图再次我帮他转账,我当时告诉了警察是骗子的电话,警察也不怎么在意,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相信警察会帮我追查案子。因为我是银行转账的,银行的解释是要报警银行会协助调查,警察也不怎么在意

银行 2019-05-09 10:27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建议尽快报警,由警察协助解决。目前没有网络诈骗罪,罪名仍叫诈骗罪,只是利用了网络的手段所进行的。
      详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立案标准为2000-5000元,数额较小,没有达到1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反社会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但如果诈骗行为累计数额超过2000-5000,就可以追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了。
  • 被骗报警后可直接向受理公安局询问立案,只要符合条件就应当立案侦查。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诈骗罪量刑参考标准参考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66条规定: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诈骗4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诈骗2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重处情形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处10%:  
    (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  
    (九)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 遭遇电话诈骗建议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根据案件情况进行调查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昌都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