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公证遗嘱继承分割,爷爷奶奶于2013年7月在公证处办理了公证遗嘱,其内容是在他们百年以后,他们的所居住的房屋由三个儿子共同继承分割,之后我父亲2013年11月因病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请问我还能继承到我父亲的全部份额吗公证遗嘱继承分割,他们的所居住的房屋由三个儿子共同继承分割,请问我还能继承到我父亲的全部份额吗

继承 2019-03-26 04:59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1、遗嘱经过公证。
    2、办理接受遗嘱的公证。 3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理过户手续即可 第三十三条 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房地产权证书;   
    (四)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   
    (五)其他必要材料。   前款第
    (四)项材料,可以是买卖合同、互换合同、赠与合同、受遗赠证明、继承证明、分割协议、合并协议、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其他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

  • 1、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之后,第二继承人就没有继承权,也就没有相关的继承份额和比例。
    2、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年继承遗产的份额是平均分配的。同一顺序的继承人有同等的继承权。如果各继承人之间协商一致的,遗产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3、对于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困难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适当予以照顾,可以适当多分遗产。
    4、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或者是尽到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遗产。反之,则要少分或者不分。
    5、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血亲可以代被继承人的子女行使继承权,但只能继承原本属于被继承人子女应当继承的份额。
    在这里提醒您,第二继承顺序中的兄弟姐妹包括了同父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养兄弟姐妹和继兄弟姐妹,父母也是一样的道理。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同等的继承权和抚养义务。
  • 公证遗嘱办理手续
      
    1、立遗嘱人提出申请
      立遗嘱人必须亲自向本人住所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不能委托他人办理,申请遗嘱公证要填写公证申请表;申请表的内容包括:
      
    (1)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等;
      
    (2)请求公证的事项及公证书的用途;
      
    (3)提交材料的名称、份数及有关证人的姓名、地址;
      
    (4)申请的时间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此外,立遗嘱人应提交身份证明、遗嘱所涉及财产的所有权证明及其他证明材料。
      
    2、公证处受理
      公证人员需要审查立遗嘱人是否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对所要处分的财产是否享有处分权等内容。
      公证人员认为立遗嘱人的申请符合规定、决定受理申请的,发给受理通知单,并按规定标准收取公证费。立遗嘱人如交纳公证费有困难的,可提出书面减免申请。
     
    3、遗嘱的审查
      遗嘱公证应由两名公证人员共同办理,公证员办理遗嘱公证应当遵守回避程序。特殊情况下由一名公证员办理时,应至少有一名见证人在场见证,见证人应在遗嘱和笔录上签名。
      立遗嘱人在公证员面前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表述遗嘱内容,公证人制作出书面材料,经立遗嘱人确认无误后,由在场的公证员和立遗嘱人签名,并注明设立遗嘱的年、月、日。
      
    4、批准出证
      公证人员经审查,认为可以出具公证书的,公证员草拟公证书后,连同卷宗报批;任何人不得审批自己承办的公证事项。
      审批合格后,公证处按司法部规定或批准的格式制作公证书,并不得涂改、挖补,必须修改的应加盖公证处校对章。公证书应制作公证书正本和若干副本发给立遗嘱人。
      
    5、公证书生效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遗嘱公证书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6、领取公证书
      遗嘱公证书由立遗嘱人到公证处领取;必要时,也可由公证处发送。如果由公证处发送的,立遗嘱人应在公证书送达回执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收到日期、份数和公证书的编号。
  • 直系亲属赠与房产(继承)过户免交营业税、所得税、契税,工本费还是要交,赠与过户还需办理公证手续,需要除房产继承者以外的继承者到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公证,但今后再次转让需交总价20%的所得税。所以,如果该房产以后不需要再次买卖,那么选择赠与比较好;如果该房产还会交易的话,那么选择交易过户比较好。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荆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