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楼上的房客洗地板使我们的房屋天花板大面积渗水,落皮,霉菌,找房东说要找房东,多次找房东不来协商定居!

房产纠纷 2020-02-25 12:20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1、楼上漏水不修怎么办?楼上住户如何排查房屋的漏水问题?楼上漏水不修怎么办  采用办法:先找物业找社区协调,不行就走法律途径  网友“相濡”说,楼上漏水,楼下遭殃,这样的事情楼下的住户就实在憋屈了。如果楼上的住户实在是不肯去进行维修的话,可以找物业出面,进行协调,如果老小区没有物业的,可以找社区工作人员来协调,一般来说,社区的大妈都很热心。如果还不行,物业可以开具证明,让楼下业主根据《物权法》向楼上业主提起诉讼,对自己的损失进行赔偿。  
    2、楼上漏水的原因  ①有的房屋顶楼里种了许多的植物,其实这对房屋的防水材料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②房屋年代久远:居住房屋久了加上没有做好保养和维护的措施,而房屋屋面层防水材料老化损坏,那么房屋漏水也属于正常原因。  ③建筑商偷工减料,使用劣质防水材料,这样房屋不漏水都不正常了,不过随着现在国家建筑质量监督部门的严格,这种情况的发生也越来越少了。  
    3、如何漏水检测  ①对于楼上漏水怎么办,这是漏水检测传统声波检测的方法。在直径2m的区域内,可以直接用听漏管确定确切的位置。听到的声音是水管破裂后水流出的哗哗声。  ②专业方法:区域管网环境调查  管网环境调查的目的是充分了解现场情况,为下一步漏水检测工作的施工安排、方法选择等做好准备,它包括管网环境调查,附属设备情况调查,用水情况调查和排水情况调查等。  
    (1)管网环境调查:①供水压力;②管道材质;③管道路面。  
    (2)附属设备调查:调查区域内井、表、阀、栓,并对以上附属物都进行漏水初步调查。  
    (3)排水情况调查:对管网附近的排水管道及电缆等所有涉及的地下构筑物均作详细调查。  对已经发现的漏水异常或区域,组织技术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异常判断,漏水检测排除异常干扰,确认是否属于漏水异常。若为漏水异常时,再对漏水点进行准确定位。  
    4、楼上漏水检测的注意事项  ①在检查房屋漏水原因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是屋顶,最好系上安全带;  ②下雨时不要去房顶,如果房屋发出咔咔声,说明房屋的木架已经腐蚀或者变形,非常危险;  ③如果房屋漏水问题严重,建议不要自己修理,最好请专业修理人士来进行处理。
  • 可以协商解决的侵权损害赔偿问题包括多种情况,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主要有四项原则。
      全部赔偿原则。
      即侵权行为人对因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的大小,应以其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为依据,予以全部赔偿。①侵害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造成损害的,既要赔偿现实财产本身的损失,也要赔偿可得利益损失。
    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③侵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限定赔偿原则。
      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侵权损害。如《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误工损失,“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惩罚性赔偿原则。
      主要适用于侵犯知识产权和产品责任。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

      衡平原则。
      即在确定侵权损害赔偿范围时,应考虑诸如当事人的经济状态等因素,使赔偿责任的确定更公正、公平。
  • 协商损害赔偿后再主张侵权损害赔偿能否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因此,对于合法有效的协议,双方就应该按照协议约定各自承担损伤治疗产生的所有费用包括与受伤有关的一切费用。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黔东南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