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怎么认定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4 11:42
人浏览
导读: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认定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雇佣目的、劳动方式和经济风险承担等。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相同点包括两者都是以劳动为给付标的;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双方都需要协商一致等。

  一、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怎么认定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认定需要考虑如下要素:

  1.雇佣目的:劳务关系是指雇主与劳务人员之间通过合同约定,由劳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劳动服务,雇主支付劳务费用。而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直接建立的雇佣关系,劳动者为雇主提供劳动力,雇主支付劳动者工资作为对劳动的报酬。

  2.劳动方式:劳务关系一般以项目或任务为单位,雇主向劳务人员提出需求,劳务人员按照约定的内容和标准进行劳动服务。而劳动关系则较为稳定,劳动者按照雇主的工作安排和指令提供劳动力。

  3.经济风险承担:劳务关系下,劳务人员承担业务风险,如工作成果不达标、工期延迟等,并且通常由劳务人员自行承担与劳务相关的费用和成本。而劳动关系下,雇主承担业务风险,并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工作保障和福利待遇。

  4.依赖程度:劳务关系中,劳务人员通常是经营者,对多个雇主提供服务,自由度较高。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更多地依赖于一家雇主,接受其领导和管理。

  二、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共同点

  法律快车提醒您,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共同点主要包括:

  1.劳动为给付标的:无论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都是以人的劳动为给付标的的合同。也就是说,这两种关系都涉及到一方提供劳动力,而另一方支付劳动报酬。

  2.合同性质: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都是基于双方合意而建立的合同关系。双方都需要在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3.法律约束:无论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都需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例如,都需要遵守劳动时间、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三、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有区别吗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具体如下:

  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

  2..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时都是法人或组织;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3.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着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如考勤、考核等)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