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前几天我在商场买鞋,营业员告诉我限时85折,当时就买了,回到家发现不对,只是打的92折,鞋原价1099,收了我1019,我问她,她说折扣太多了,记错了,让我退了,她这属不属于价格欺诈,我该怎么维护我的权益,她的态度太差劲了,我找商场投诉,半月了也没给我回复

消费者维权 2018-12-14 09:09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可以通过拨打“12358”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等方式向物价部门投诉。投诉时,需要提供被举报人违法违规的事实及有关证据。所以,大家在消费时要注意保留证据材料,如发票、消费清单、收据、刷卡记录、银行汇款记录、网上交易支付成功的页面截屏等。如果投诉医院收费问题,还可一并提供病历相关部分的复印件;投诉商品明码标价问题,可用手机拍下现场照片,以证明标价情况。   二、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各种价格欺诈行为比较常见。表现的形式花样繁多,主要有虚假标价、模糊标价、虚夸标价、虚假折扣、模糊赠售、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隐蔽价格附加条件等等。   消费者举报最多的是虚构原价。即商家虚构一个很高的“原价”,再谎称打折,诱骗消费者购买。对此,国家发改委专门对“原价”进行了界定,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如某超市在销售茶具时标价签上标示“原价238元,现价168元”,经查实“原价”为198元,该行为就构成了价格欺诈行为。
  •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此外,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 1,《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2,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淄博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