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婚姻期间共同借来款后,一方全部拿去用于赌博买游戏币了,这个债务怎么划分?

离婚 2019-10-27 10:22 人浏览
共18位律师解答
  • 下列情况属于夫妻个人债务: 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如夫妻一方为购置房屋等财产负担的债务,该房屋没有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 2、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夫妻双方将本属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约定由一方负担的,可以视为夫妻个人债务。这种约定原则上不对债权人产生对抗效力,除非债权人事先知道该约定或者事后追认该约定。 3、夫妻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的开支,如赌博、吸毒、酗酒所负债务。 4、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附随这份遗嘱或赠与合同而来的债务也应由接受遗嘱或赠与的一方单独承担,他方无清偿责任。 5、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人所负担的债务。 6、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 7、其他依法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包括夫妻一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侵权行为所负的债务。
  • 您好,夫妻双方离婚时,只有夫妻一方具名而另一方不知情的借贷,如果没有实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属于具名一方的个人债务,另一方不需要承担;如果该借贷夫妻双方知情且实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原则上双方共同承担。可以通过协商约定由一方承担夫妻共同债务,但该约定对借贷时不知情的债权人不具有约束力,只能由夫妻共同清偿债务后,依协议约定由一方向应承担全部债务的另一方提出追偿。离婚期间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您好,"离婚后的债务清偿纠纷 夫妻离婚时,在由谁偿还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或一方所负的债务问题所发生的争执,称为离婚后的债务清偿纠纷。《婚姻法》第32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由本人偿还。” "
  • 您好,夫妻关系期间产生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 对方存在过错,对于共同债务,您可以主张对方多分。
  • 并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 您好,一般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债务是共同债务
  • 你好,共同债务共同承担,个人债务个人承担
  • 请问用于赌博买游戏币是否有相关证据?
  • 您好,可以详细介绍一下情况吗?
  • 您好,请问借款的时候您知情吗?
  • 你好,共同债务共同承担,个人债务个人承担
  • 协商不成可以搜集证据到法院诉讼解决,管辖法院一般为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审判简易程序三个月,诉讼时效一般三年,具体诉讼流程: 1、撰写民事起诉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窗口立案; 2、案件被受理后,法院会给你一份缴费通知书,按照指示缴费,然后将单据拿到法院换票; 3、等待法院通知开庭,一般会给原被告发开庭传票; 4、按照传票指示的时间、地点出庭参加诉讼; 5、开完庭等待判决结果,如对结果不服,自收到判决结果之日15日内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6、判决书生效后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加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 欢迎打电话咨询,或者到盈科所面谈。
  • 您好这个对外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 夫妻个人债务: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个人债务包括: 1、男女各自婚前所负的债务,即结婚之前一方或双方对外所欠的债务。离婚时一般仍视为个人债务,由个人负责偿还。 2、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债为目的的除外。所谓“约定”,就是夫妻双方经商量后,就哪些债务由谁个人负责承担而达成的一种协议,对此协议,双方互为认可。但双方如果以逃债为目的的约定是无效的。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扶养义务的亲属、朋友所负的债务。这种债务应由个人承担。 4、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此种债务应由个人承担。 5、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如一方瞒着对方借钱参加高消费的文化、娱乐活动,或为个人购置贵重生活用品等。 6、一方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所负的债务。
  • 夫妻双方是作为共同的借款人吗?
  • 你好,具体要看具体的事实和证据情况。关键要看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一方个人债务,具体要看是否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是以谁的名义借的、是否知情等事实。如果发生争议,可以到法院起诉。如果被诉,积极应诉答辩。
  • 共同借款了解借款用途的属于共同债务国
  • 您好,您们可以约定债务,但不能对抗第三人。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北京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8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