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借款5700利息出1500,借一年,算高利贷吗

民间借贷 2024-03-05 11:25 人浏览
共6位律师解答
  • 根据当前法律规定,您的借款情况很可能构成高利贷。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您的情况:借款5700元,一年利息1500元。换算成利率,年利率约为26.3%,这已经超过了目前司法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以最新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3.85%的四倍计算,即15.4%。因此,按照现行法律,超过此比例的部分将不会受到法律保护。 进一步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间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关于利率的规定。如果约定的利率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超出部分的利率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对于您的借款情形,建议如下: 协商解决:与放贷方进行沟通,尝试重新协定一个合法的利率,并签署新的借款合同。 偿还法定利息:如果无法协商,您可以选择偿还本金加上不超过法定上限的利息部分。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对方坚持不合理的高额利息,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求助或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报警处理:如果放贷方使用暴力或其他非法手段进行催收,应立即报警处理,并可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合法权益。 总之,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必须谨慎并依法行事,避免进一步的法律风险。同时,在未来的金融活动中,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借款,避免涉及高风险的私人借贷行为。
  • 你好,年利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六还多,已经超过国家规定的利息。
  • 高利贷的标准不再以是否超过年利率24%为标准,而以是否超过36%为标准,也就是说年利率不超过36%的都不属于高利贷。所以你这个刚好在临界点上,所以不属于高利贷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 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
    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民间借贷利息的计算是根据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计算方式和借款期限计算的。如果合同约定的是月利,那就按月利率计算,再乘以借款月数;如果合同约定的是年利那就按年度计算。利率大小由双方协商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人民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对民间借款利息做出了如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 一般高利贷的年利率在36%以上,借款100元,一年要支出36元以上的利息。个别的利率可达100%—200%。我国历史上高利贷年利一般都达100%,而且是“利滚利”,即借款100元一年后要还200元,如果到期不能归还,第二年要还400元,第三年就是800元。
    高利贷信用之所以有这样高的利息,是由当时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受法律保护,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 年息超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四倍都算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曲靖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6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