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我是实习生,然后我现在已经提出离职,填完离职表,厂里不让走,说不干到15号没工资

劳动合同纠纷 2024-03-11 17:30 人浏览
共8位律师解答
  • 在中国,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习生虽然不一定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依然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保护。如果你是实习生并且已经按照规定程序提出了离职,通常情况下,你的离职申请应当被接受,并且你的工资应当结算到你最后工作日为止。 如果厂方以不工作到特定日期为由拒绝支付工资,这可能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你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与厂方进行沟通:尝试与人力资源部门或直接上级进行沟通,解释你的立场,并请求他们按照规定支付你应得的工资。 收集证据:保留好你提出的离职申请、离职表等相关文件和证据。 劳动仲裁或诉讼:如果厂方坚持不支付工资,你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
  • 尊敬的客户,根据您的情况,建议您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劳动仲裁委员会咨询,他们会给您提供专业的帮助和建议。如果您需要更多的法律支持和建议,也可以考虑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顾问。祝您早日解决问题。
  • 你好,建议双方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实在不行可能需要走劳动仲裁程序 
  • 你好 看当初如何约定,但是不可以扣工资
  • 你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了

  • 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或不办理离职手续,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存有违背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状况,你明确提出辞职后可以马上离开并规定支付剩下的工资及经济补偿(每工作中1年支付1个月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你提早30天提到的书面形式辞职,不用用人单位准许就可以辞职。在其中,实习期提早3天书面形式明确提出。
    并没有提早30天明确提出辞职,用人单位都没有违反规定状况存有,立即递交离职报告就离开,这个时候便是你违反规定了,给用人单位导致的直接的财产损失、招骋你造成的花费,你需要担负。
    支付相对应用人单位损害后,可以规定用人单位给你办理离职手续;
    书面形式的辞职申请。职工要想辞职,一定要有书面形式的离职报告。口头上明确提出的申请办理,难以有直接证据证实,即使应用社交软件明确提出的辞职,也会碰到取证难的问题。
    因此最好是写书面形式的辞职申请,而且一式两份,交到企业的领导干部,并且有公司领导的签名就更佳了,签名后职工自身也保存一份。即使领导干部不同意你的辞职申请,也需要在离职报告上签字,证实领导干部了解这一事。
    假如领导干部回绝签名,那麼可以选用EMS邮递离职报告的方法,邮递时标明是别人的离职报告,收货人标明公司的全名,详细地址,收货人名字、联系电话,储存好邮递的回单。
    可以证实你已经向企业提到了书面形式的辞职申请。
    辞职日期可以商议。企业允许了你的辞职申请的,实际何时离去企业办理离职手续是可以商议的,不一定非得到30天之后才可以离开。
    仅有不同意或是商议不一致的,才必须到了30天才可以离开。
    企业有下述个人行为的,不用提早30天通告,只必须书面形式离职报告就可以企业并没有与你签订合同的。企业并没有给你交纳社保的。
    企业并没有及时全额支付劳务报酬的。也有一些状况可以连书面形式离职报告都不用。企业不法限定人身自由权、逼迫工作、强制危险作业,严重危害职工生命安全的,可以不用递交辞职申请通告企业,马上解除劳动关系离开。
  • 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 准备好证据,比如微信聊天,工资记录,工作服,工作证,其他一切和工作有关的,都可以作为证据。 最好分别给老板、黄姐打电话,聊一下单子的事情,记得录音,你要说不是你的责任就行。
    没有签劳动合同,需要支付双倍工资的
  • 擅自离职,解除劳动合同当日是工资结算日,单位拖欠工资的,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期限发放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还要加付赔偿金;协调不成当事人再申请劳动仲裁。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的,单位也可以依法要求劳动者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苏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8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