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量体裁衣”:帮失业人员找准就业路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3 05:28
人浏览

——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再就业工作纪实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下辖9个社区。2009年,该街道的9个社区全部达到了江苏省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全年共帮助632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日前,学田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所长王琴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我们街道就业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 ‘量体裁衣’式职业指导。”

  钱海涛是学田街道果园社区的一名 “80后”失业人员。自失业回家后,他应聘过多个工作岗位但均告失败,为此产生了应聘畏惧感。果园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黄伟伟得知这一情况后,首先通过与钱海涛多次交流,摸清了他应聘失败的原因和内心的就业意愿,并根据他自身情况,为其 “量体”制定了创业方案。

  黄伟伟先向钱海涛介绍了政府对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又向其谈了社区内有近百辆私家车,这些车主经常为汽车美容而发愁的情况,建议他在社区里开一间汽车美容店。 “在社区附近开汽车美容店,有地段好、收益快、潜力大的优势。”在黄伟伟指点下,钱海涛下定了走自主创业的决心。

  坚定创业决心,选定创业目标,仅是创业开始。果园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同志们建议钱海涛,先要实现由外行到内行转变。钱海涛先到了南京市,花3000元拜师学艺,认真学习汽车美容技术。学成回到南通后,钱海涛又到本市的一家汽车美容店去打工,增加实践经验。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具备后,钱海涛投资6万元,开办起了自己的汽车美容店。

  开业之初,每当钱海涛经营中遇到困难,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同志都积极帮他出谋划策,并提供多方面支持。如今,钱海涛的汽车美容店在街道里已小有名气,每天来打扮汽车者川流不息。钱海涛不但实现了自己就业,而且已开始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据王琴介绍,学田街道的 “量体裁衣”式职业指导,是从过去的“就业直通车”特色服务上发展而来,核心是 “三步曲”:第一步是认识服务对象,通过耐心倾听,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就业经历和个人情况,了解其求职意愿和待遇要求,对大中专毕业生和特定对象,必要时可进行相应职业素质测评,全面客观地认识服务对象的职业能力。第二步是让服务对象认识自我,通过宣传就业政策和介绍就业市场情况,帮助服务对象认识自身在就业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建立符合市场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愿,并建议服务对象参加相应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第三步是帮助服务对象实现就业,通过为服务对象展望就业前景,确定就业方向、选择就业目标、制定就业计划、实现就业成功。

  学田街道南苑社区14号楼的蒋武汉已年过50,以前曾在南通市通州区某企业工作,后因企业效益不好而失业回家。蒋武汉家中上有无收入的老母亲,下有未就业的孩子,其老伴又刚刚因病去世,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

  南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劳动保障协理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看望了蒋武汉,并与其进行沟通。当了解到蒋武汉有插花的技术特长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为他“量身”策划,建议他在社区里开一个花店,并将政府鼓励失业人员的优惠政策告诉他: “你可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凭此证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经过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鼓励,蒋武汉决定自主创业,在社区大门附近开了一间花店。花店刚开业时,由于受店面地理位置、租金和营业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意一度惨淡。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同志知道这一情况后,帮他出点子、想办法,并将社区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中用于慰问老人购买鲜花业务定在了蒋武汉的花店,同时动员邻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也到蒋武汉的花店来买花。与此同时,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还在相关网站上,为蒋武汉的花店做免费宣传,扩大其知名度。

  通过蒋武汉本人努力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帮助,蒋武汉的花店生意很快有了起色,并带动了他儿子就业。蒋武汉为儿子购置了一辆二手面包车,用于为客户送花。谈起自己的花店,蒋武汉动情地说:“这都是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同志帮助下取得的成功。感谢他们为我出了好点子,感谢他们对我生意的帮助。”

  学田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协理员们,以个性化 “量体裁衣”职业指导,为失业人员准确 “把脉”,为失业人员 “量身定制”出符合其个性的就业方案,通过开展帮扶创业、推荐就业岗位、安置公益性工作等多种方式,使有就业愿望的失业者都实现了就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