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涨薪潮震动西方 “刘易斯拐点”现中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4 12:56
人浏览

到6月初,中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调高最低工资,平均涨幅10%以上,多家出口制造业标志性企业大幅提薪更是引发世界震动。各国媒体惊呼,廉价劳力将不再是中国的代名词。中国企业加薪的背后涵盖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随着富余劳动力的减少,中国已触及“刘易斯拐点”,来华投资企业已意识到“世界工厂”不再是廉价劳动力“天堂”了。

现象:沿海企业普遍涨薪

中国的薪资水平仅相当于墨西哥的1/3,巴西的1/4,人们认为富士康30%的工资涨幅并不大。到6月初,今年中国各地已有十多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湖北、宁夏、福建、广东、山东等省上调幅度超两成,上海、浙江和广东的最低工资,已超过千元人民币。

不管此次中国企业加薪潮到底能给员工带来多少福利,可以肯定的是,一直被全球认为“廉价”的中国劳动力不再廉价。

法国电视1台援引法国奥弗涅大学学者勒纳尔的话称,中国工人工资水平提高是大势所趋,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西方应适应“中国制造”不再便宜的新情况,而中国也正试图在诸如新能源等领域加大科技投入,以尽快摆脱单纯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争取出口优势的局面。

影响:“世界工厂”不再廉价

中国上一轮经济发展无疑要感谢廉价的劳动力。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历了长达20年的生育高峰期,这导致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劳动力优势集中爆发,到了20世纪90年代,劳动力的富余和廉价吸引了全球各国企业来华投资设厂,也直接将中国送入经济高速增长快车道。

不过我国人口结构正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将告别廉价劳动力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曾指出,从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趋势看,中国一般的劳动年龄人口(16岁至64岁)在2010年至2015年将处于峰值。“目前,我们正处于´刘易斯拐点´的过程中,随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不断下降。”

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被称为“刘易斯拐点”。在此拐点到来前,劳动力无限供给,存在“人口红利”。

数据表示,2005年到2009年中国工人数量一直略微超过职位数;而这个情况在2010年出现逆转。现在工作机会多过工人总数。

富余劳动力的减少最先让沿海企业感受到了。“民工荒”让企业经常抱怨找不到农民工;与此同时,农民工也抱怨企业给出的薪水过低。

薪金水平一部分反映了中国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更大部分地反映了“80后”、“90后”的中国农民工是区别于“70后”的。

悬疑:国际企业是否撤退

中国工人涨工资牵动着全世界庞大的产业和利益链条。有专家指出,由于人力成本是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工厂”加薪潮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成本压力,实力不济的企业可能将遭淘汰,全球将引发消费品价格提高。而且,外资企业会不会因为中国劳动力告别廉价时代而撤退,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呢?

美联社预计,可能会有数以千计的公司不得不把业务搬到越南等低人力成本国家。印度媒体也表示,中国的工资上调可能对印度有利。在中国沿海地区设厂的外资正考虑向印度等地搬迁生产能力。

不过,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外资看重中国的几点因素并未改变。首先,63%的外资看重的是中国市场的未来潜力,其次,中国相关产业配套比较完善,比如笔记本电脑涉及的上下游产业,在中国都能找到很好的支持渠道。最后,中国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市场。目前,中国每年有600万的大学毕业生,此外还有大量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

结论:经济转型必经之路

针对这轮中国企业加薪潮,全球发出更多的是赞同的声音,认为中国农民工若有更多工资进账,将会带动中国的消费能力,从而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许多专家认为,给工人口袋中放入更多钱,将会促使他们尽快转变成消费者,也加快中国向进口市场迈进。渣打银行经济学家严瑾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它将开始推动消费开支。”

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如何从以投资、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结构转向以消费为主的结构?如何让老百姓敢于消费、乐于消费?那就是老百姓兜里有富余的钱,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工资是硬道理。

任何一个发达国家不可能永远依靠制造业发展。美国、日本都曾经完成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制造业的优势很可能会被其他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国家所取代,但产业升级、经济结构合理化则将成为必然的路径。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外国媒体的赞同。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这是一个分水岭。涨薪潮注定要改变这个国家的经济。”瑞士《视野报》报道,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较高的工资对中国也是重要的,这可以推动国内消费,使中国经济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名词解释

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转向短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发展经济学的领军人物、美国黑人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w.arthurlewis)1954年发表了题为《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首次提出“刘易斯拐点”这一理论: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如图,横轴表示劳动力供给,纵轴表示工资水平。工资水平长期保持不变劳动力过剩,随着ad1右移至ad3到了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即刘易斯拐点,在过去民工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随着特定的背景因素的变化,如果不涨工资就招不到人,出现民工荒。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